第375章 小辈长成(1 / 2)

俞墨摆摆手,眼中满是慈爱的笑意。

“休要多礼,改日你随我去见见韦尚书,他性子不是严苛古板的那种,无需多虑。回去坐着吧。”

“是!”

汉昌坐下之后,俞墨又看向汉轩,这小子确实比他大哥机敏,早已站起来,立身垂手的听长辈叮嘱。俞墨扭头和陈欣对视一眼,二人眼中的笑意更浓。

“汉轩。”

“侄儿在!”

“你很不错,尤胜叔父当年。”

“侄儿不如叔父心性多矣。当年俞氏势微,漏户蓬门。是父辈们禀其心志,硬是在山野田间寒窗冷烛下,舍身奔波了十几载,才将我俞氏由布衣晋入士族。

此中艰辛,我等兄弟从不敢忘。今日我们能有这点微末成就,多赖长辈辛劳。侄儿委实不敢自傲。”

俞汉轩这话说的非常漂亮,主打一个叫人听着身心舒畅。

俞墨笑着伸出手指,虚点了这滑头的侄儿几下,陈欣则笑的乐不可支。

听听,这小子合该是端公家碗的料子啊,就这份面不改色逢迎的功夫,有你四叔三分功力了!

“所有的新科进士,朝廷都给了一个月的时间安置。这样,你和你长兄休息两日之后,便回奉安老家一趟拜祭祖宗。那边的府衙,应当现在也接到朝廷邸报了,知道我俞氏又出了两位进士,必会去东俞庄建及第坊。

宗族还有不少族人,留在老家那里看守族地。你们二人回去之后,自会有人安排妥当。只是须记得,要对族中长辈恭敬有礼不得怠慢。否则,我定不会轻饶了你们。”

“侄儿谨记叔父教诲,不敢轻狂!”

“侄儿谨记叔父教诲,不敢轻狂!”

兄弟二人俱站起来,异口同声。俞墨满意的点点头,倒是坐在旁边的俞一海看向幼弟,犹豫地问了一句。

“老四啊,你和老二老三忙的没有功夫抽不开身,我现在手里头没什么急事。要不然我陪着孩子们一块回老家一趟?”

俞墨还没答话呢,俞二海先开了腔。

“唉哟我说大哥,他俩都多大岁数的人了,你还把他们当小孩子呢?从京城到宁州府,不过就几百里路而已,这一个个都是大老爷们的,谁还能把他们俩给拐走了不成?”

“老二,我这不是担心他们俩还年轻,怕他们做事不周全吗?”

“年轻什么?咱们像他们这么大岁数的时候,是怎么到处乱窜的你忘了?大哥呀,你这身子本来就不好,别操那么多心,自己好好养着。

孩子们大了就放手叫他们折腾,要不然养活他们有什么用?咱们兄弟几个是能千秋万载的活着,永远把他们护在手底下吗?”

说完他又扭头看向四弟,已经年过不惑的俞二海,虽说是发福了不少,但是看起来精神头依旧很足,且官威已然彰显得很是充足。

这么多年都在商部里任职,他是陈欣必不可少的左右手。其实认真说起来,整个商部真正通过科举入仕的高层官员,只有员外郎季仕则。

商部的三巨头,尚书陈欣,左侍郎庞若妍,右侍郎俞二海,包括如今的郎中姜落,主事沈玉柔。他们没有一个是正儿八经,靠科举考上来的仕官。

凭的是什么位居高位?凭的就是身上那些真真实实的功劳!当初商部的成立,几乎遭到了整个朝堂的抵制。

自古商人地位卑贱,读圣贤书长成的士人,皆羞与他们为伍。若不是帝后摆在明面上的鼎力支持,若不是陈欣咬牙硬撑顶住了压力,若不是商部众人上下一心,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狠劲。

那么,一定不会有如今的第七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