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诸葛亮上策踌躇未定,猛张飞一语惊醒众人(2 / 2)

不仅仅是刘备,在场的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诸葛亮。

平心而论,他们和诸葛亮之间并非没有龌龊,但也都非常清楚,只有诸葛亮的才能,是蜀汉解决门阀问题的唯一希望。

诸葛亮摇头道:

“不瞒主公,亮对此委实是束手无策。”

“门阀至今两百年有余,又岂是亮一个人的计策便能够撼动的呢?”

刘备急了,直接走过来,抓住诸葛亮的双手,言辞无比恳切。

“军师难道想要看到大汉的基业就此终结,让刘备成为大汉的历史罪人?”

“无论如何,还请军师务必要想个办法!”

诸葛亮沉默良久,开口道:

“或许,还真有办法。”

刘备顿时振奋起来,道:

“计将安出?”

诸葛亮思索着,轻摇羽扇,道:

“主公可还记得,之前在盘点之中见过的宋朝和明朝?”

刘备点头。

诸葛亮道:

“以亮观之,那宋朝和明朝之中,似乎便没有门阀之隐患。”

刘备咦了一声,仔细回想,发现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关羽突然道:

“那宋朝以文制武,导致武备松弛军队薄弱,如何能作为大汉的参考?”

诸葛亮呵呵一笑,道:

“宋朝固然军队战斗力极差,但到了明朝之时,无论是朱棣所率的靖难骑兵,还是朱允炆方面盛庸、徐辉祖所率领的朝廷明军火枪兵,都可圈可点。”

“大汉不也效仿明朝,正在全力建设火枪兵军队吗?”

赵云沉吟片刻,开口道:

“军师的意思,莫非是想要主公效仿大明的制度?”

诸葛亮点头道:

“朱棣靖难四年,直至攻入京师登基为止,视频中除了提及藩王之外,竟从未说过门阀一个字。”

“这只能证明,在明朝之时,门阀必然已经被消灭了,至少也已经衰亡,不足以在这种争夺天下的舞台上出现。”

诸葛亮的话,让刘备心中希望大增,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那以军师之见,孤应该怎么学习明朝呢?”

诸葛亮咳嗽一声,羽扇一摇。

“亮也不知。”

刘备:“啊?”

众人:“?”

一片诡异的沉默中,诸葛亮双手一摊。

“主公难道忘了,亮对大明的了解,同样和主公一样来自这个金幕之中的盘点视频么?”

“既然盘点视频之中并未提及大明究竟是如何消灭门阀的,那主公不知,亮自然也是不知的。”

刘备:“……”

这个时候的刘备,心中又是欢喜,又是难受。

欢喜自然是因为大明的存在让刘备看到了消灭门阀的希望,难受则是因为虽然看到了门阀消失之后的大明,但刘备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刘备忍不住叹息一声。

“此事难道就真无解了?”

看着沮丧的刘备,关羽赶忙安慰道:

“王兄何必如此?这盘点视频尚未完全结束,或许在接下来的视频之中就能找到答案也不一定。”

张飞将手指从鼻孔之中拿出,轻轻一弹,笑道:

“要俺说啊,王兄不是能发弹幕呢?”

“既如此,为何不直接发弹幕去问那些大宋和大明的皇帝呢?”

这句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徒然一片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集到了张飞身上。

张飞被弄得吓了一跳,忙道:

“王兄,俺随口乱说的,你可别当真。”

刘备又惊又喜,忍不住笑了起来。

“三弟,你可真是孤的好三弟!”

“这么简单的办法,孤怎么就没想到呢?”

诸葛亮哈哈一笑,敲了一下桌子。

“三将军,果然是大智若愚啊!”

刘备迫不及待地一挥手,一千两银子消失在金幕之中。

【昭烈帝刘备:明太祖朱元璋可在?孤想请问一下,大明究竟是如何消灭门阀的呢?】

就在同一时刻,曹操和孙权也看到了这条弹幕,两人脸上同时露出震惊表情。

曹操忍不住一拍大腿。

“好个大耳贼,从来都是攀附他人以成长,这一次竟攀附到其他朝代去了!”

定了定神,曹操突然想到了什么,目光扫过大殿之中群臣,厉声开口。

“除曹氏、夏侯氏宗亲及贾文和外,其余人等立刻离开此地!”

在吴国王宫之中,孙权也下达了同样的旨意。

若朱元璋当真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它的答案就绝对不能被任何一个门阀出身的大臣看到!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咦了一声。

“门阀?这还真是一个久违的名词啊。”

朱棣在一旁不由笑道:

“大明哪里有门阀这种东西?咱们早就用科举把门阀给消灭掉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淡淡道:

“当年科举不曾出现之前,无论是大汉还是隋唐,始终都无法摆脱门阀的影响。”

“所谓门阀,无非就是垄断了知识的士族,以亲缘血脉代代传承,从不授予他们,故而一直得保家族富贵罢了。”

“皇帝为统治地方,就不得不任命门阀子弟作为官员,故而门阀一代代尾大不掉,甚至随着王朝动乱不断膨胀扩张。”

“但现在,大明天下读书人无穷无尽,就那门阀之中的几千上万人,怎么跟天下百万、千万读书人抗衡?”

“寒门士子通过科举出仕,又怎么可能去维护门阀的利益?”

朱棣心服口服,点头道:

“当年想出科举并发扬广大的隋唐皇帝,简直就是华夏历史上的圣人!”

朱元璋笑呵呵地开口。

“科举固然自隋唐而始,但真正发扬广大的还是大宋。”

“隋唐科举,依旧还是门阀势力的过场游戏,只有大宋真正将科举做到极致,将寒门千万读书人的佼佼者凝聚为士大夫集团,彻底挖断了门阀的根基!”

“只不过大宋崇文抑武过度,反而导致了外战不利的后果。”

“朕也是吸取了大宋的经验教训,以藩王宗室坐镇边疆来确保武力,再用科举士大夫精英治国,如此方能文武兼备!”

说到这里,朱元璋脸上闪过一丝黯然。

这个文武兼备的制度,已经是朱元璋所能设想的最完美制度。

然而,一场靖难之役的盘点视频,却让朱元璋不得不废除了藩王制度。

大明将来的武备,又该如何去保证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