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历朝历代皇帝纷纷盘点国库,准备兑换!(2 / 2)

毕竟其他的华夏皇帝,人家建立王朝就已经包括燕云十六州甚至是辽东。

你赵匡胤连燕云十六州都还没全拿下来呢,吹嘘什么?

赵匡胤闻言,缓缓点头。

“行,那就明年再打一次。这一次朕要亲征,务必灭了辽国,把功绩点给他拉满!”

赵普连连点头,又安慰道:

“陛下放心吧,咱们大宋都凑不出这个钱,其他各个王朝一定也凑不出这个钱的。”

“不管怎么样,咱们大宋肯定是第一个兑换出来的。”

赵匡胤闻言,心中顿时大定,抚须而笑。

“有道理,给他们十年二十年也凑不出来这个钱!”

论有钱,谁配和大宋比?

哼哼。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开口。

“来人啊,立刻去盘点国库,朕要知道朕现在有多少现银!”

很快,大明户部尚书郁新就给出了答案。

“陛下,国库之中还有现金、现银一千两百万两左右。”

朱元璋眉头一皱。

“差这么多?”

郁新道:

“不瞒陛下,若是金幕刚刚开启之时,国库现金现银也才三四百万两呢。”

“如今是开征了商业税,再加上从朝鲜、倭国那边得到了大笔的现金现银,才补充到这么多的。”

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

这只要现金现银的设定,是真要命啊。

突然,朱元璋心中一动,道:

“倭国那边的缴获是多少?”

郁新道:

“大约六百多万两。”

朱元璋顿时吃惊。

“大明只拿下了九州和四国两个岛,就有六百多万两现银?”

“这要是把本州拿下了,岂不是至少还能有一千万两?”

本州岛是倭国最大的岛屿,面积比九州和四国加起来还要大至少一倍。

如果说本州岛类似于华夏中原,那九州和四国充其量就是个岭南,西北之类的地方。

朱棣一听,顿时来劲了。

“父皇,要不明年先不打瓦剌鞑靼了,先把倭国灭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摇头道:

“不着急,还是先打瓦剌鞑靼吧。”

为了明年北征之战,大明已经调动了巨量的物资和军队。

这种时候要是转而去进攻倭国,显然是大材小用了。

朱元璋顿了顿,道:

“给郑和那边加一万兵马,让他们抓紧搜刮倭国资源。”

“现金现银为第一要务!”

郁新提议道:

“陛下,还可以再加一些商业税的。”

朱元璋皱眉,思考片刻后道:

“商业税先不加了吧。”

一个很反常识的事实是,在大明提高了商业税之后,大明的商业氛围反而变得更加浓厚了。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随着商业税的铺开,许多人都认识到,原来经商这么赚钱!

这几年来,大明各地涌现出一批从地主转为商人的成功例子,这些例子又刺激着更多的人迈入商业。

朱元璋出身农民,对商业原本是很反感的。

但各地数据的反馈来看,商业的流通,最直观的就是让大明国库的进账不断攀升。

于此同时,整个大明的粮食产量也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随着朱元璋陆续废除会所,给卫所兵们按户口数实际分配土地后,边疆各省去年的粮食产量甚至还出现了两成的增长。

别小看这两成,要知道平时大明从内地运粮,需要消耗十石米才能把三石左右的米运到边疆。

边疆的粮食产量增加两成,就等于减少了大明国库这边六成的消耗。

在这种局面欣欣向荣的情况下,朱元璋并不愿意进行什么大的调整,免得破坏这个化学反应。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淡淡道:

“反正大明是肯定争不来第一个兑换的了,也没必要争。”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事就行。”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看着金幕中的提示,沉吟片刻,道:

“诸位爱卿,尔等觉得这本书要买吗?”

高熲毫不迟疑地开口。

“陛下,臣以为必须要尽快入手此书!”

隋文帝又看向太子杨勇。

“勇儿,你怎么看?”

杨勇有些迟疑。

“父皇,儿臣当然也知道金幕出品必属精品,但这五千万两还要现银,是不是太贵了一些?”

高熲爽朗地笑道:

“太子殿下,老臣觉得,就是因为这书如此之昂贵,才说明了它的价值。”

“试想,就连火枪火药,商业税和科举这些,也只不过才值一百万两。”

“那《工业革命》,竟然值五千万两,这岂不是说明它的价值是火枪火药的五十倍?”

“只要得到这本工业革命,大隋必然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突飞猛进,甚至能缔造出一个千古大帝国,让陛下和太子跻身千古大帝的行列!”

听到高熲这最后一番话,隋文帝和杨勇父子心跳不由加快。

千古大帝!

华夏五千年历史,能被金幕作为评为千古大帝的,也就四位。

足见这个称号,是多么的有份量。

隋文帝下定决心,沉声道:

“高爱卿言之有理,苏威,国库现在有多少钱?”

户部尚书苏威立刻出列,恭敬回答:

“现银大约是两千五百多万两。若是把金子也算上,总计折合三千二百万两左右。”

隋文帝皱眉道:

“还差这么多?”

苏威苦笑道:

“不瞒陛下,若是能接受布帛粮食等实物折算的话,大隋别说是五千万两,就是一亿两都拿得出来。”

“但金幕那边只要现金,这金银的数量确实只有这么多了。”

隋文帝沉吟片刻,果断道:

“这样吧,朕等会下一道旨意,向天下人收集金银。”

“只要有人将金银交给官府,官府可以用一点五倍金银价值的粮食布帛食盐铁器等物和他进行交换。”

“凡能上交一万两以上者,子孙可赠一秀才。上交二十万两,子孙可得一举人。上交百万两者,子孙可有一人为进士!”

这些秀才举人进士什么的,当然是隋文帝从那本《大明科举》上抄来的。

大隋虽然是科举制度的创始人,但论到科举的完善,那还得是大明!

在场群臣闻言,顿时一阵心动。

大明式的科举,已经连续两年在大隋之中举办了。

稍微有远见一些的大臣们都已经意识到,科举出身将来必然取代门阀出身。

谁想要继续维持统治阶层的地位,一个科举出身是必不可少的。

更何况,隋文帝这边也不是白嫖,国库方面甚至还赠送出比金银价值更高的实物。

下一秒,宇文述立刻激动道:

“陛下,臣愿意出百万两白银,给宇文士及那小子弄个进士!”

“臣也不让国库吃亏,只要按照百万两金银的价格兑换相应物资给臣就好。”

之前盘点视频中,因为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整个宇文家族遭受重创。

是以,宇文述也是迫不及待来表忠。

高熲表情古怪,看着宇文述。

“老宇文,你哪来这么多钱?”

宇文述嘿嘿一笑。

“当然是打高句丽缴获的,还有陛下的赏赐。”

古代征战,战利品有一部分是默认分给主将的。

宇文述作为征讨高句丽的水军主将,参与了攻破高句丽都城平壤一战,自然收获颇丰。

高熲嗯了一声,对着隋文帝道:

“陛下,臣也愿意拿出两百万两,给臣两个不成器的孙子弄个进士身份。”

宇文述瞪直眼睛。

“老高,你怎么这么多?”

高熲哈哈大笑,一脸得意。

“老宇文,你只不过是征高句丽的水师主将,老夫可是征讨高句丽的全军主帅!”

宇文述:“……”

其他群臣羡慕地看着这两个家伙。

古往今来,什么最容易赚钱?

经商?

至少在大隋,打仗当主将,才是最赚钱的!

很快,其他人也开口了。

“陛下,臣这边有三十万两现银。”

“陛下,臣这边大概四十万出头。”

一时间,大家纷纷开口凑钱。

如今可是大隋开皇之治,百姓们丰衣足食,这些大臣更不必说。

苏威很快双目发亮,对着隋文帝道:

“陛下,已经凑到四千三百多万,只差六百多万两现银了!”

隋文帝哈哈大笑。

“好,看来不需要昭告天下了,就长安和洛阳两地,便可满足朕的需求!”

粮草布帛这种东西,大隋现在要多少有多少。

能尽快换到那本《工业革命》,才是隋文帝想要做到的事情!

隋文帝满心期待。

估计两三个月,应该就能换到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纷纷召集臣子们商议。

大部分皇帝都决定是一致的。

买!

但也有一个王朝的皇帝,此刻压根就无心关注这件事情。

唐初世界之中,皇帝李渊表情阴沉,盯着跪在面前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破口大骂。

“你们这两个没良心的东西,竟然给亲兄弟下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