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收复长安洛阳,李世民还没高兴三秒钟就傻眼了(2 / 2)

“这片漠北草原是如此之辽阔,偏偏又和漠南隔着一片戈壁大漠,让大汉无法将其化为郡县统治。”

“与其耗费朝廷国孥连年征战,倒不如招抚漠北,统治漠南,方才是兵不血刃的上策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听着卫青的这番话之后,大殿之中一时间变得安静。

大汉君臣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汉武帝也冷静了下来,摸着胡须沉吟不语。

卫青的话,纵然汉武帝现在还有些不认同,但有些地方他说的是没错的。

打仗,真的非常消耗国力!

像霍去病,别看每次都只带个几千一万骑兵出征,但霍去病所部的标配是一人三马!

每次战争过后,霍去病只能保证每人带着一匹战马回来,也就相当于三分之二的战马,成为了战争的一次性用品。

而且,汉武帝每次派兵讨伐匈奴,少则两路,多则六路。

这六路大军所消耗的战马,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都还没算上其他骑兵必备的武器、甲胄、弓箭等等物资,以及平日里军队训练,战马喂食养护之类的消耗呢。

丞相公孙贺前几天就向汉武帝诉苦过,现在大汉的国库马上就要破产了!

也就是汉武帝之前看了金幕,及时的开征了商业税并在大汉内部大力发展商业,带来了一条新的财源。

否则,大汉国库都撑不到现在。

就在汉武帝思绪万千的时候,一直以来沉默不语的侍中金日磾突然朝汉武帝跪了下来,毕恭毕敬地开口。

“陛下,臣以为卫大人之言,绝对是可行的。”

“臣敢担保,只要采纳卫大人之言,漠南匈奴一定会很快就融入到华夏之中,成为大汉永久的领土。”

“届时,大汉以漠南汉人出击漠北匈奴,岂不是手到擒来?”

汉武帝闻言,不由皱眉。

“你的意思是,想要让漠南匈奴被朕承认是华夏的一员?”

金日磾摇头道:

“陛下误会了,不是陛下承认,而是要让所有漠南匈奴人接受华夏文化的熏陶,就如同之前的六国诸侯接受大秦、大汉文化的熏陶一般。”

“只要陛下愿意派出官员、儒生教授他们文化,臣相信,迟早有一天,漠南尽为汉人,不复匈奴所有矣!”

金日磾的这一番话,又给汉武帝不少触动。

漠北和漠南,其实对于草原民族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漠北大草原是匈奴人的草场,那里远离中原,匈奴人可以尽情的放牧,生养后代。

等到了秋天和冬天,严寒的漠北就不再适合居住,此时匈奴人就会南下来到濒临大汉的漠南草原,在这里过冬。

这也就是为何,历史上匈奴和各个草原民族南下袭击中原王朝往往都是秋天和冬天的缘故。

一旦大汉将整个漠南草原据为己有,那匈奴人就彻底失去了南下过冬的地方。

届时,匈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在严寒的漠北苦熬,另外一个就是西迁!

但不管是哪一种,其实对大汉都很有利!

汉武帝想到这里,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

“董仲舒何在?”

一名白发苍苍,头戴儒冠,身着儒士袍服的老者迈步而出,朝着汉武帝躬身行礼。

“董仲舒在此。”

董仲舒出列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向董仲舒的目光都相当复杂。

原本在大汉开国时期,采纳的是萧何、曹参为主导的道家黄老学派思想。

黄老学派讲究的是休养生息垂拱而治,对其他诸子百家并没有太多限制。

故而在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大汉之中又一次出现了百家兴盛的迹象。

但这一次,到了汉武帝一朝截止。

正是董仲舒的出现,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大一统”的理论,获得了汉武帝的欣赏。

最终,汉武帝做出决定。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之后,儒家一统天下,百家衰败。

就连曾经在大秦时代声威赫赫的法家,也不得不主动融入儒家之中,成了“儒皮法骨”,将法家的霸道和儒家的王道合二为一。

这便是后来汉宣帝教训太子之时说出来的那句话。

“我汉家,本霸王道杂之!”

一切的一切,都在于董仲舒的身上。

很多人觉得董仲舒是个英雄,但也有许多人觉得董仲舒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刽子手,彻底断绝了第二次“百家争鸣”在华夏的出现。

董仲舒开口道:

“关于卫大人的话,臣刚刚思索了一番,觉得确实有些道理。”

“昔年周武王分封天下一千诸侯,那时的天下到处都是商朝余孽和山林野人,以至于诸侯不得不筑城而居,让国人和野人泾渭分明。”

“可经过历代诸侯数百年的教化之后,东夷、西戎、北胡、南越尽入华夏,尽为华夏之民。”

“我儒家至圣孔夫子亦曾言‘有教无类’也,若能将匈奴也教化为华夏一员,则陛下教化之功,必名垂青史!”

汉武帝听着,心中不由一动。

教化之功?

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战争的功劳,汉武帝是真不缺了。

霍去病和卫青北击匈奴,封狼居胥,这军功已经让汉武帝跻身千古大帝行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但汉武帝依旧还是不满足!

凭什么朕要和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那三个家伙并称?

朕就应该是历史上最强的,华夏独一无二的万古大帝!

原本在看到大唐盘点视频之中那辽阔的疆域时,汉武帝一度灰心丧气。

他很清楚,大汉想要打到大唐李治朝那种疆域,几乎没有可能。

可现在,董仲舒的话,却给汉武帝一丝希望。

武功不行,那教化呢?

若是能将漠南彻底教化,世世代代为华夏草原子民,难道不也是大功一件?

这种功劳,秦始皇没有,李世民充其量算一半,朱元璋同样也没有!

可朕,有!

那朕,不就超过他们三个了吗?

汉武帝想着,嘴角慢慢地翘了起来。

“好好好,董仲舒啊,你回去好好筹划一下这件事情。”

“有什么困难,你就和丞相商量一下。”

“若需要军队的帮助,你就去找卫青!”

董仲舒闻言也是激动不已,忙道:

“多谢陛下!”

董仲舒不能不激动。

诸子百家之中,各自的较劲甚至早于稷下学宫的建立。

法家,毕竟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开辟了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存在。

儒家虽然声势浩大,但说白了现在还真没有建立过什么实打实的功劳。

就连大汉的建立,那也是道家黄老学派的事!

刘邦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还把儒者的头冠摘下来当尿壶呢。

若是能帮助大汉将漠南彻底消化,那儒家在这方面的功劳也就有了。

到那时,看那些诸子百家余孽还有何话说!

一旁的太子刘据看着自家父皇和董仲舒、卫青等人激动的表情,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总感觉,父皇他们似乎过于激动了?

罢了罢了,眼下还轮不到本宫这个太子思考这种事情。

还是好好先看盘点视频吧。

刘据一边想着,一边将视线移到了金幕上。

【在陕州,安庆绪为了阻止唐军东进,保护伪燕都城洛阳,便尽发洛阳守军,以御史大夫严庄作为统帅,命张通儒作为副帅,合力阻击唐军。】

【十月十五日,郭子仪所部先锋军,在新店和叛军不期而遇。】

画面中,郭子仪皱眉注视着面前群山,大感棘手。

“这些叛军驻扎在山上,有些难办啊。”

李俶就在郭子仪的身旁,闻言赶忙道:

“郭大人,要不咱们就直接撤退,先等过几日稳住阵脚再战?”

郭子仪想了想,摇头道:

“殿下,咱们刚刚在长安大胜,此刻叛军仓促集结人心浮动,乃是取胜良机。”

“若是此时不攻,反而是给安庆绪那家伙稳固军心的机会了。”

郭子仪下定决心,很快下令道:

“进攻!”

唐军很快派出步卒,朝着两侧山上攻去。

另外一边,叛军见状就派出一支轻骑兵,想要断绝唐军后路。

郭子仪又迅速下令,命弓弩手发射,击退叛军的轻骑兵。

叛军不甘示弱,从山上同样连发弓箭,将大唐进攻先锋打退下来。

此时叛军包抄骑兵后退,郭子仪双目之中精光一闪。

“是个机会,让前锋军立刻出击!”

大唐一万先锋军齐声呐喊,紧追叛军骑兵而去。

李俶见状不由大为紧张,道:

“郭大人,怎么不保持阵型?这样会被敌人弓弩覆盖吧?”

郭子仪闻言微微一笑。

“弓弩覆盖,不可能将所有将士杀伤,只要付出一定伤亡,我军便可突破!”

一切果然如郭子仪所料。

唐军先锋虽然遭到叛军弓弩手的阻截,但依旧紧跟叛军轻骑兵杀到阵前。

这一处战场地域狭小,叛军正面刚刚让出一条通路让轻骑兵过去,还没来得及重整阵势,唐军已经杀到!

依旧还是先锋将的李嗣业高声怒吼。

“大唐的叛贼们,你李爷爷来了!”

今日李嗣业不再手持陌刀,而是挥舞着一杆长枪,神出鬼没,将叛军阵前几名将官接连挑落。

叛军阵势顿时变得混乱起来。

唐军见状士气大震,顿时有更多的部队压上。

李俶见状,不由极为愕然。

“这些叛军的战斗力,怎么如此不堪?”

在李俶的印象之中,叛军应该都是和几天前香积寺之战一样,非常能打的才对。

郭子仪抚须而笑。

“香积寺之战,叛军精锐已然消耗殆尽。”

“如今咱们面前这支兵马,虽号称十五万大军,但和香积寺那支十万叛军,战斗力却是一个天一个地!”

“若此刻面对的是香积寺那支叛军,老臣也不敢如此托大,直接衔尾追击了。”

李俶闻言,不由心服口服,对着郭子仪拱手道:

“郭大人,真大唐国之柱石也!”

【此时的李俶心中,开始浮现出一个念头。】

【若将来登基为大唐新皇,必然要重用郭子仪才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但李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不远处,一道身影正静悄悄地,将他和郭子仪两人之间的对话以及表情,都尽收眼底。

此人目光阴冷,神情阴鸷,颌下无须,微微佝偻着身体。

显然,是一名宦官!

画面重新转回战场。

此刻大唐先锋军在李嗣业的率领下,接连突破叛军主力多道防线。

叛军主帅严庄见状大惊,赶忙调兵遣将。

“快,前面的给我顶住!”

“两翼山上立刻包抄下来,断了李嗣业的后路,绝对不能让他再这么继续猖狂下去了!”

在严庄的指挥下,南北两侧的山丘之上,大量叛军涌出,居高临下地对唐军发动了攻击。

这一下子攻击果然奏效。

李嗣业顾忌后路被断,不得不放缓了前进的脚步。

而在李嗣业身后的诸多唐军,则由于战场拥挤,难以展开兵力。

加之叛军居高临下,弓箭和滚石齐落,一时间让攻势正盛的唐军变得混乱起来。

叛军主帅严庄见状大喜过望,下令道:

“快,全军出击,争取最短时间击溃唐军!”

严庄是自己人知道自己事,麾下号称十五万大军,其实真正能打的也就是从香积寺退回来的那一万多残兵。

必须要在这一万多精锐消耗殆尽之前就取得胜利,不然拖下去,叛军必败无疑!

在严庄的严令之下,叛军从三个方向对大唐主力发动了疯狂进攻,眼看就要切断唐军中央。

唐军本阵之中,李俶急得跳脚,对着郭子仪连声催促。

“郭大人,快想想办法啊!”

郭子仪镇定自若,抬头看了一下天空上的太阳,自言自语。

“算算时间,也该到了吧?”

李俶愣了一下,下意识地追问道:

“什么东西该到了?”

郭子仪微微一笑,对着李俶道:

“殿下难道就没有发现,在这场战斗开启之后,您身边有一个好兄弟不见了吗?”

“好兄弟?”李俶怔了一下,随后猛然回头。

“叶护?”

无人应答。

就在此时,一支鸣镝带着尖利的呜呜声,划破长空。

叛军本阵之中,主将严庄心生不妙之感,猛然转头。

就在鸣镝传来的方向,铺天盖地的回纥骑兵,正朝着叛军本阵帅旗而来!

严庄肝胆俱裂,差点倒下马去。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不敢置信地开口。

“回纥人的骑兵,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严庄可是位于叛军本阵,山口后方。

前面有数万叛军阻挡李嗣业进攻,两侧的山上还有叛军的伏兵。

回纥人难道能飞?

但事到如今,由不得严庄去思考回纥人究竟是怎么过来的。

回纥骑兵已经到了!

密集的箭雨从天而降,覆盖了严庄所在的叛军后阵。

顿时,叛军阵型一阵大乱。

回纥骑兵趁势拔出马刀,开始冲阵。

马刀所到之处,叛军身首异处,血流成河。

严庄面色如土,咬牙大喊道:

“坚持住!快,给我拦住这些回纥人,只要挡住,我们歼灭了李嗣业之后还能赢!”

【然而,严庄错误地估计了叛军的战斗力。】

【经过香积寺之战的消耗后,叛军的作战能力和士气都降低到了谷底。】

【回纥骑兵的出现,成为了压倒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画面中,叛军一溃千里。

唐军和回纥联军趁势掩杀,斩首无数。

山上山下,到处都是叛军的尸体。

李俶大喜过望,紧紧握住了郭子仪的手。

“本王有郭大人,真乃汉高祖得韩信也!”

郭子仪微笑不语。

一片喜悦的唐军本阵之中,那名宦官表情越发冰冷,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丝捉摸不定的笑意。

【陕州之战,唐、回纥联军再度大破叛军十五万之众,斩首无数。】

【十月十六日夜晚,安庆绪听说陕州大败,立刻放弃洛阳,带着三百骑兵和一千步卒渡过黄河,连夜逃往邺城。】

【十月十八日,大唐顺利收复洛阳。】

【十月二十一日,大唐攻占浑阳,迫使严庄投降。】

【十月二十五日,陈留城军民发动起义,诛杀城中叛军,将叛军将领尹子琦斩首献于洛阳,陈留郡全郡光复。】

【至年末,河东、河南各地被叛军占据的所有州县,全部光复!】

【在安禄山叛军极盛时期,河北、中原、关中尽入叛军之手。】

叛军极盛期形势

【等到大唐接连击溃叛军,收复长安洛阳之后,局势已经彻底改变。】

【叛军势力范围全部收缩回黄河以北,大唐朝廷基本将叛军包围起来,胜利在望。】

洛阳光复后形势图

看到这里,贞观世界之中,大唐君臣眉飞色舞,弹冠相庆。

“好好好,终于收复洛阳了!”

“中原光复,可喜可贺啊!”

“这些该死的叛军,终于滚出中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龙椅之上,皇帝李世民也是长出一口气。

“这该死的叛乱,总算是要结束了。”

群臣闻言,连连点头赞同。

李绩笑道:

“香积寺之战,打掉了叛军主力。陕州一战,又将叛军最后一点力量消灭殆尽。”

“安庆绪如今已经是孤家寡人,想必最多一个月的时间,这场闹剧也该结束了。”

长孙无忌闻言,不由感慨道:

“没想到啊,原本以为大唐最多一年就能平定安禄山的叛乱,结果却整整拖了两年的时间才收复长安和洛阳。”

群臣也是心有戚戚焉。

程咬金哼了一声,道:

“就算是陛下骂俺俺也得说,若不是李隆基在潼关之战瞎指挥,让高仙芝和封常清固守的话,长安不会陷入敌手,这场叛乱更不会持续如此之久。”

此言一出,李世民也不由失笑。

“你这夯货,今天倒是能说出些道理来了,朕又怎么可能会怪你?”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忍不住骂道:

“这个李隆基,还真是权术入脑了。就连在国家危难之际,满脑子都还想着他的狗屁权术,全然不顾战场客观情况!”

骂的是李隆基,李世民目光盯着的却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兄弟。

三兄弟闻言,自然是只能凛然受教。

李世民心中一松,想道:

“差不多也该是时候了。”

这场叛乱,归根结底,还真得落在李世民身上。

玄武门之变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之深刻,若不是看了金幕,李世民本人都想不到!

李世民固然不可能再改变玄武门之变的结果,但他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

比如,真正确定皇太子的位置,想办法让大唐彻底摆脱诸皇子争位,夫妻相斗,母子兄弟相残的惨烈情况。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却听到金幕之中传来话语。

【对于大唐和整个天下的臣民而言,此刻的情况一片大好,堪称胜利在外。】

【但正如之前一般,每当大唐前线进展顺利之时,在后方的大唐最高统治者们,也一定会搞出一些幺蛾子来。】

【更加让人无语的是,每当这些最高统治者的骚操作出现后,也一定会连锁导致前线战事生变。】

李世民表情顿时变得僵硬,不敢置信地将目光投向金幕。

不是,都这种情况了,还能生变?

喜欢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请大家收藏: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