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流放19(2 / 2)

这些都是赶着去上早朝的官员。

吃完面,她伸了一个懒腰,融入了街道上越来越多的人群里。

……

裕亲王府被盗了!

御书房内。

燕帝和杜侍郎都是一脸懵。

燕帝叹了一声:“谁这么有本事啊,能把裕亲王府盗了。”

杜侍郎摇头:“臣不知。”

但是俩人却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当初给他们报信,说裕亲王有反叛之心的人。

那个人,应该和杜娴有关。

接到燕帝探究的眼神,杜侍郎苦笑一声,“不是我儿,我儿…我儿已经……唉……”

押送流放罪人的差役回来之后,杜侍郎便差人询问过了,得到的消息竟然是女儿已经死在了路上。

不止如此,回来的路上,差役们还找过当初埋土的地方,泥土翻飞,草席破烂,四周一片狼藉,尸体也不见了,那种情况,他们猜测应该是被山上的野兽拖走了。

燕帝仔细一想,送信的地方距离事发之地太远,除非有人相助,不然一个脑子不聪明的女人不可能短时间内那么快速的出现在另外一个地方。

而且他猜测送信的不一定是杜娴。

于是,燕帝出声安慰:“杜卿节哀。”

杜侍郎嘴角微动,哪怕是敷衍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若是换了别人这么不走心的安慰,他定是要骂上那人一顿的,可眼前的人能主宰他们一家子上下几百口人的生命,还真不敢骂。

燕帝见杜侍郎肉眼可见的心情不好,有些心虚,杜侍郎可是他坚强的臂膀啊,可不能伤了他的心才是。

转了一个话题,“也不知道这老七丢了多少东西,竟然让他这么能忍耐的人都忍不住跳脚。”

杜侍郎答:“无论怎样,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他是燕帝站这一边的,若是裕亲王有幸登上高位,怕是他们家就要被流放了,流放还是好的结果,若是不好,怕是一家子老小的人头都得落地。

……

一望无际的大海,梅蔷花躺在甲板上的晒太阳。

小八连接游艇的中枢系统,兢兢业业,干劲十足的开着游艇朝着某些地方前进。

钱钱说了,要是它努力,事情早点做完,它就可以随便怎么花钱都行!

想到梅蔷花空间里那满满的金子银票,小八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没有哪个系统能像它一样,体验一把神豪的感觉!

甲板上的梅蔷花像是感觉到了什么,艰难的伸手摸了摸脸,这海面上的风怎么突然刮的她脸疼,眼睛都睁不开?

到达了目的地,一人一鸟登上一座海岛。

梅蔷花拿出一个空间钮,放出六个挖矿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开始自主行动,探查到一块地之后,埋头苦干起来。

一个月后,一人一鸟收了机器人,朝着下一个地方前进。

五年时间里,一人一鸟真的走遍了“雄鸡”以外的世界。

再次登上燕朝的土地,一人一鸟都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码头附近的街道上,各种吆喝声,来往路人脸上的笑容,还有路边小食摊上散发的食物香气,……

看的梅蔷花心中感慨万分。

“钱钱,快干活!干完活我们再去玩!”小八急切地催促道。

梅蔷花看了它一眼,眼里全是笑意,“都听小八老爷的!”

花了一年的时间,把空间里那些从外面找到的东西全都埋在了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里。

梅蔷花杵着铲子笑眯眯的看向远方,期待这些深埋地下千米之处的它们多年之后能够被发现。

……

京城望月居。

望月居后院有一片很大的空地,临湖,连接着运河,湖面上还有不少船只来往。

梅蔷花花六千两租下望月居五个月的使用权。

蓝毛鸟叼着一封封由真·金书写内容的拍卖会请柬从望月居发往京城本地人或者外地人在京城组建的商会中,亦或者一些权贵手中。

时间定在十二月一日。

五个月的最后一天。

六年的时间,足够一人一鸟在江南的事情传遍整个燕朝,所以接到请柬的人,无论是商人也好,亦或者权贵也罢,都对这场拍卖会有了兴趣。

再加上请柬上说了,这是一场拍卖会,同样也是一场销售会。

只要能拿出她感兴趣的东西,钱不是问题!

这话一出,让许多人都忍不住看看自家有没有什么好东西能够换钱的,特别是那种在落魄边缘,开始贩卖祖产过活的家族。

这些家族曾经辉煌过,手里的好东西不少,但手里的东西却不是每一样都保值或者升值的。

甚至知道你落魄之后,那些想要获得这些物品的人还会压价或者毫不掩饰的抢夺。

请柬发出去以后,梅蔷花又躲了起来。

五个月,也足够燕朝各地的商人权贵接到消息赶到京城了。

十二月一日。

从早上开始,望月居便陆陆续续的开始来人,一张请柬一个房间,最多容纳五人,也就是说,一张请柬的主人还可以携带四人陪同。

下午三点,望月楼关门。

下午五点,拍卖会正式开始。

梅蔷花一身上红下黑的襦裙,长发高高束起,蓝毛鸟脖子上也戴着红色镶钻的绢花,精神抖擞。

一人一鸟站在游艇上,缓缓朝大家行了一个礼。

参加拍卖会的人有的人起身还礼,有的人面色不屑,但这都不影响梅蔷花的热情。

说了一段开场话,很快就开始就拍卖。

梅蔷花最先拍卖的是从中南美等地找到的红薯土豆玉米等物,一一说明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种植方法之后,报出总共数量十万斤后,开始举牌。

五十两一千斤起拍,每次加价最低五十两。

商人权贵们有的是土地,谁挨饿他们都不会挨饿,所以他们对这些所谓的高产量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也深知,最后面的才是最好的,所以都没有怎么开口。

梅蔷花并不失望,因为这些东西本来也不是准备给他们的。

最后,这十万斤落在了一个熟人,以及一个算得上熟人的身上。

留月。

杜侍郎。

俩人各分得五万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