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老臣有一女,愿去临州学医(2 / 2)

“在其位谋其职,十余年来虽不敢自称功绩显着,但从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不敢丝毫辜负了陛下的圣恩与信任!”

“更不敢因私人恩怨而乱公心!”

“因此,今日愿说句公道话!”

又朝皇帝躬身一施礼,转过头来,望向身后密密麻麻文武百官,“诸位同僚,老夫虽与那楚国公王修素未蒙面,也素不相识,但是……”

“暂且不提楚国公,昔日一人之力独战南楚二十多名翘楚学子,扬大康国威,又与太子殿下赈济寒灾雪灾,功勋卓着!”

“也暂且不提,统领两万余岐山守军,灭西诏宋吕两国,又居屿关一战,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皆为惊天动地盖世奇功也!”

“仅仅是临州府的治理……”

神色平静在文武百官脸上扫过,声音陡然提升不少,“但是诸位也知道,老夫代陛下统领门下省与吏部农部工部……”

“职责所在,因此,早在前两日陛下刚颁布这医学院创办的诏令之初,老夫便亲自调阅了关于临州府去年的一些卷宗!”

“说实话,便是老夫,也如当头棒喝!”

顿了顿,“犹记得去年,楚国公刚上任临州判司,接下来推出一系列新政政令之时,诸位同僚亦是诸多非议!”

“可是,诸位谁又真正去了解过临州如今的治理,有谁去临州走一走看一看?”

“或许诸位有所不知,去年年底吏部对各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临州府绝对是一枝独秀!”

“虽然临州府降低了商税,还州府出钱帮助商贾建作坊,帮助百姓们承包荒山之类,开销甚大……”

“可是结果,恰恰相反,临州府去年上缴朝廷的税收,不但没有减少,反倒比往年增加了三成之多!”

“还有农部呈上来的卷宗显示,如今临州的田野乡间,可谓是热火朝天!”

“不仅大量以往闲置的荒山荒地与贫地,都已被一些商贾或地主承包,种上了瓜果蔬菜或药材,或者成群地养了牛羊鸡鸭,不少农家自己挖了鱼塘……”

“而且如今,州府出钱正在修建各种启蒙学堂,教化之功显着,就连凤鸣山下的临州工业园区,也是一番新景象!”

“这才短短一年时间,临州府的治理,已经称得上是变了一番模样!”

话锋一转,“因此,依老夫所见,这楚国公王修,虽尚且年轻,但一身经世济国之才,天下罕见,难能可贵的,更有着一颗为百姓为社稷的拳拳之心……”

“这样的大才,又岂是诸位口中,狂悖无知之辈?”

目光深邃,笑了笑,才又继续道,“至于这医学院的创立……”

“老夫也知道,虽是骇人听闻了些,千百年来闻所未闻,甚至说是离经叛道也不为过,也难免引得诸位同僚心中悲愤!”

“但是,以楚国公之大才,以楚国公为社稷为百姓的赤城之心,老臣愿相信,此乃功在千秋之大业也!”

“更何况,这行医治病之术法,虽是难登大雅之堂,比不得上古先贤之学问,可若能发扬光大,终究是天下百姓受惠!”

紧随其后,又朝皇帝一施礼,朗声高呼,“因此,禀陛下,楚国公这医学院的创办,老臣持支持态度!”

“不仅如此,为表示愿坚定支持楚国公的态度,老臣愿以身作则!”

“老臣膝下男丁不少,大幸的是,年近四十才得一小女,乃是正房夫人所生,年方十九,不敢言聪慧,但也算自幼饱读诗书,颇有些才学,深得老臣喜欢!”

“本打算就这一两年,为她寻摸个清白人家,但为了支持楚国公这医学院的创立……”

“老臣决定,亲自送她去临州学医!”

只是话音未落,却又不动声色,朝身后人群中递了个眼色。

紧随其后,便见吏部左侍郎吴正德,以及其中不少官员,虽满面疑惑,却是纷纷站了出来。

躬身附和,“臣等,愿全力支持临州医学院的创立……”

“卑臣亦有一女,愿去临州学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