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金色鲤鱼(1 / 2)

吃了一碗粥余七安很高兴,陈光蕊施恩,余七安接受,两人之间就有了因果,余七安也有了正当的插手理由。

陈光蕊不死,唐僧的母亲如果也在世,那么陈玄奘出家就不是必然的唯一选择了。

余七安游览大兴城,这个时候的杨广还是很有抱负的,励精图治之下,大兴城日渐繁盛。

不过随着关中地区的过度开发,大兴周围人口日益暴涨,导致此地的人口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大兴城的粮食价格居高不下。

历史上的杨广的罪状有一个,骄奢淫逸,营造东都,但是为什么杨广建东都就是骄奢淫逸,到了唐朝的时候,从李世民开始,历经李治武则天,最后唐明皇李隆基干脆常住洛阳,他们就理所当然了呢?

其实大兴也就是大唐的长安城承受不了百万人口,长安濒临渭水,渭水不过是黄河支流,运力有限,所以一直以来长安城的粮食都是在勉抢够吃和不够吃之间徘徊。

导致数次旱灾蝗灾之后粮食减产,百官连同皇帝都不得不跑到洛阳去找饭吃。

尤其是到了武则天和李隆基的时候,几乎每次关中受灾,他们必须到洛阳吃饭,武则天花大力气建造神都,正是这个原因。

杨广修东都,包括开凿大运河,除了超前的眼光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因为要确保京城的粮食够吃。

至于为什么杨广喜欢下江南?

因为杨广是灭陈主力,在江南根深蒂固,江南世家对杨广还是比较支持的,以至于杨广眼看天下大乱了第一时间想的都是往江南跑最后死在江南。

当然杨广好大喜功,性格冲动偏执等等坏毛病也是不能掩盖的。

虽然很多选择都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他走的最激进的方式总是错的。

他改革科举企图用科举选才压制门阀政治,动了世家门阀的利益,导致世间不满,但是李唐之后,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依旧在贯彻削弱门阀世家的政策。

他修建大运河,贯通南北,一个是为了对高句丽之战一个是解决京城的粮食危机缓解南北运力的紧张,不说大唐了,到了大清也还是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他北征高句丽,消灭东北方的那个威胁,要知道高句丽可不是高丽,他是个地区性汉人政权,到了李世民的时候,高句丽的人口近千万,能够组织的军队近五十万,国力已经超过大唐的百分之五十了。

这还是杨广打了三次之后消耗了他们的国力的情况下。

如果不是杨广提前动手,辽、金、清崛起的故事可能提前上演。

他死后百年,大唐依旧在做他想做的事情,做成功之后就是盛唐,他却只是一个失败者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不过那只是历史上的,在这个西游世界,加入了神话元素之后,事情还是这些事情,不过事情的过程却加入了佛道之争的影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