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王伯桥村的成功(1 / 2)

王伯桥村,家家户户都步入了紧张的忙碌时节。

一边是村里种植的水稻成熟需要收割,另一边食品厂已经派人来通知,明天会来村里收购黄桃。

“大家都抓把劲!明天人食品厂的同志就会过来,可别错过了收购,抓紧时间把黄桃先摘了。”

说话的是王伯桥村的村支书,一大早就在村里头给村民们加油鼓劲。

“老强叔!你放心,我家里头所有小子都被我叫来帮忙了,谁都没闲着,一定不会耽误黄桃采摘的。”

“那就好!听说县里食品厂黄桃收购价可不低,对咱们村里谁家来说都是笔不小的收入啊。”王支书满意地点头道。

王伯桥村就是原先黄采娥动员的那个村,整个村因为地理交通原因,在镇上经济常年处于倒数,条件非常艰苦。

并且村里以山地居多,能种植水稻的土地也不多,再加上运输问题,出入村子需要经过二公里的山路,是干什么都不太方便。

这山路原先虽然经过县里以及镇上的组织有过修整,不过就只是条能供人出入的小路,车子是不用想能开进去。

进出王伯桥村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以及小三轮车。

搁以前哪怕是自行车,他们村里都不敢想。

后边改革开放后,倒是有几户人家孩子出去打工攒了些钱,这几户家庭才有钱买了自行车以及小三轮。

不过村里大部分人家依旧是穷,王支书也都看在眼里。

想做变通改变村子贫穷的现状,跟周边几个村子的支书有过交流,但大家都是差不多水准。

可以说他们这片区域的村子都是扎堆的穷,王支书了解情况后更是一心求变,希望村里能像远些的比方说镇里的第一村林岙村学习,也希望给周边村子做个榜样。

王支书早些时候当过兵,是真正保家卫国退下来的英雄。

这也是村里人服他,听他领导的原因,不过哪怕是年轻时的战斗英雄,一旦到了如今搞经济大环境下就玩不转了。

王支书之前尝试过一次菌类种植,但因为种植难度太高,全部都血本无归,让村里的条件更是雪上加霜,好几年才缓过劲来。

后边也不敢乱带人搞什么,心中时常期盼着党和政府能给他一个指引。

谁知道这时候还真就有个镇政府的小姑娘,到他们村里给他们村宣传种植黄桃。

王支书对此当然是积极响应和赞成的,总算是盼到了政府的指引,能不激动么。

毕竟是军队退下来的,对于党和政府抱有极高的热情和信任。

只不过王支书在黄采娥宣传后还是陷入沉默,主要是考虑如何劝说村民们再跟他一起响应号召种植黄桃。

因为之前村里血亏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让王支书有些踌躇。

另一边初期的投入又是一笔不小的钱,能掏出这笔钱的家庭不多,大部分都压力非常大,负担不起。

再三考虑过后,王支书还是咬着牙同意,决定再跟着政府试一次,毕竟都已经这么穷了,再不放手一搏就更没机会。

反正这两年收成好,村里饿肯定是饿不死人。

就是第一笔投入的钱还是得想想办法,不过后边运气不错,碰上食品厂全县收橘子。

他们王伯桥村就是山多橘子多,不过大多数的橘子也跟镇上的其他村子情况一样,属于特酸的那种。

好在橘子的总数量巨大,总归还是有一小片橘子品种特殊,不属于酸的,而且品质不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