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村村通”工程(1 / 2)

工程的名字他都想好了,跟后市的类似,就叫做”村村通“工程。

今年大田镇镇政府账面上钱是真不少,也别只批五个村了,趁着经济好再多加几个,争取四五年内将所有村子的道路都形成标准接入主干道。

大田镇目前一共61个村,排除5个本身就比较富裕的村子,这几个村原本就有集资修过村里的道路。

再除去去年一共审批的五个村子,一共还有51个村子需要通村道。

沈旭东一边思考一边拟着报告,计划一年给10个村子补贴修路,预计五年内全部贯通。

这点钱其实对如今的大田镇来说一点压力都没有,原本就是镇上最富裕的村,如今这两年还在他手中飞速狂奔了两年。

镇上账面上多了近千万的资金,可以用作镇里的建设,对于一年60w给村里修路根本没被沈旭东放在眼里。

这都是沈旭东这几年搞经济的成果,其实大田镇过亿的Gdp,税收肯定不止千万,光食品厂去年交的税都不止这些。

但现在镇上虽然有独立的税收政策,却需要被县里头截留一层大头。

目前的乡镇讲究“分税包干,自求平衡”,是较为初期的财政包干制。

即各级政府与上一级划定基数,增收的部分可以按一定比例留下自用,而收入下降导致的收不抵支则减少或者不予补助。

这种制度下,就容易形成富得乡镇极富,穷的越穷。

不像公社时期,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财政,全是县里统一的支出。

沈旭东所在的大田镇,原本就是县里集中资源,大力支持下的重镇,所以基数难免高了些。

不过哪怕被县里拿了大头,但在这两年的发展下依旧能留下大笔的资金。

并且也是因为目前的财政政策,才能让他们一个镇都有如此大一笔的收入在账面上。

当年沈旭东刚来大田镇时,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就是头两年重视经济发展,后边账面上有钱了再改善镇上的各项工作。

如今也是到了他开展各项投资的时候,首先计划的就是关于教育以及医疗的方面。

初中和高中没必要建,他们镇上的初中完全够镇里能考上初中孩子学习。

更别提高中了,能有多少人考得上高中还是问题。

如今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还普遍处于初中阶段,高中生在是普通人中已经十分优秀。

所以沈旭东计划的是再兴建两所小学,方便稍微远点的村子孩子们能在附近上小学。

外加上对镇上卫生院的投资,大田镇卫生院目前就是一栋小小的二层小楼。

里边的各种医疗设备落后,医生也缺,毕竟镇上能给的条件差。

沈旭东计划在原卫生院附近新建一所医院,也不求达到多高的标准,但起码医院的科室得增加以及病人的输液室得宽敞些,当然医院的宿舍也一并新建。

起码能吸引医生过来,或者说分配到镇上的医生不想方设法的调走。

其实沈旭东到的前两年,大田镇虽然也比较富裕,但是镇上实际可支配的资金不多,因为超出基数的税收不高,几乎都被县里收走了。

而当时的鲍书记正一心扑在食品厂上捞钱,许多时候,镇上的小学教师以及医院的医生护士的工资都被拖着。

最严重时都被拖了接近一年,你说人医生或者一些优秀教师能不想着调走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