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全厂大会(1 / 2)

也正是如此,沈旭东对面的全厂员工都不由的对他放松了警惕,不再如之前那么充满疑虑和戒备。

对于沈旭东接下来的话也听的更加仔细,并且对这位年轻书记的好感也不断上升。

“在坐各位大都是棉纺厂的老员工和骨干,我也愿意站在大家的角度思考问题。棉纺厂的现状我想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为了让大家对厂里的发展现状更加直观些,我说一组数据。”

“棉纺厂从85年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并且经营不断亏损。县里从87年开始对棉纺厂进行补贴,当年共补贴75万,为了补发拖欠工资以及维持厂里资金运转。88年又投入180万元,同样是为了厂里的正常运转,以及同志们的工资。这两年的钱其实县里都是问宁州市里要的专项资金,并且市里也知道咱们县的经济情况,愿意给咱们适当的补助。”

沈旭东对于县里贴补厂里的事娓娓道来,其实厂里职工从近几年出货量以及生产情况就清楚厂里困难。

但具体是多困难,或者说到了什么程度只有中层以上的领导才有概念。

基层员工的一方面对此了解的兴趣不大,一方面上头领导也不乐意往基层转达这种消息。

毕竟都是为了经营,一旦开始传达这种消息,基层就容易人心惶惶,找出路的找出路,摆烂的摆烂,哪里还会有其他心思继续在生产上。

今天众人听到沈书记说的这些县里补贴的金额,逐渐对厂里的亏损以及艰难程度有了新的认识。

“去年,咱们天门县政府是咬牙挤出了220万元贴给棉纺厂,我也不为县里说什么好话。县里本身也有义务要维持咱们企业的运转,也怕棉纺厂停工或者倒闭,咱们数千的员工生活问题也是县里关注的重点,所以去年是咬牙挤出的资金。但是去年市里可不再愿意给咱们县专项资金,再一再二不再三嘛,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本身县里经济情况也困难,还给出了钱到棉纺厂,市里又不再给钱。最后只能是拖着县里其他下属单位的几个月工资才熬过来。”

沈旭东一副倍感压力的模样,以及谈论了县里实实在在做的努力和付出,也让下边的棉纺厂职工开始有几分自责起来。

他们大都没想到这自己的铁饭碗,最后工资的钱发的是县里其他单位挤出的工资。

基层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大都是普通劳动人民,都非常朴实且要强,对于县里这些情况也是头一次听说,不免产生了几分愧疚。

“大家知道今年厂里会亏损多少么?然后市里会愿意补贴么?县里是不是还能挤出钱来给咱们棉纺厂?”沈旭东这三连问一下子就让下边的职工们是提起了心思。

纷纷目光注视着沈旭东,包括在沈旭东身后的其他厂领导都一致看向沈旭东。

虽然知道县里困难,隐隐也感觉厂里找县里要钱发工资有些不地道,但效益摆在这,还是有这方面的期待。

可惜,众人关注的中心,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无奈的摇了摇头。

“按照大致的统计,今年厂里预计亏损接近300万元。很遗憾各位,县里对此无能为力!从今年开始不光是市里,县里也不会再出钱补贴给厂里!”沈旭东说的很坚决。

“若是今年再继续补贴棉纺厂,那县里的其他单位怕是要闹起来了。毕竟对他们单位来说,辛辛苦苦的付出拿不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县里都把钱给了连年亏损的棉纺厂,他们意见更大!”

“这事大家若是也愿意换位思考,站在县里的角度,其实都能理解我说的意思。”

沈旭东这话仿佛一记直拳沉重的打入了全厂职工的心里,并且对于这十来位厂领导也是一波敲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