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再访浙大通信电子研究所(1 / 2)

随着改革小组工作的深入,高新区内的国营企业终于是等到了改革。

截止十月底,已有31家企业彻底完成改革,正在进行的共16家,下岗倒闭的企业共15家,后两月还有接近40多家准备改革。

进度还算稳当,想要在下半年提前完成改革任务不太可能,估计在12月底或一月初勉强完成。

目前倒闭的这15家企业中,有5家是包括员工和业务跟其他民营化的企业合并,真正倒闭下岗的共十家企业,涉及下岗员工2300多人。

这是沈旭东都没法避免的,实在是企业毫无竞争力,并且原有业务已经彻底做不下去。

甚至某几家厂前去改革时,已经停工了大半年,原有部分职工早已经在外面的民营企业工作,挣取家庭生计所需。

沈旭东他们政府能够做的也就是为这些工人实行工龄买断,算是给予他们一笔补贴。

对于还未再就业的职工,积极安置,鼓励参与宁州市劳动市场的招聘会,积极参与下岗再就业。

确有困难实在无法实现再就业的原国营企业职工,可以向管委会报备,由高新区管委会统一安排福利性质工作。

这种工作的收入就比社会上大部分工作收入低的太多,并且申请的条件也相对较苛刻,主要是面对身体有残疾的或者障碍的人员。

其实对于目前的高新区来说,两三千人的下岗还造成不了什么影响,更不用提后世什么下岗潮。

这要是在原先的天门县一次性下岗了两千人,那才是真的大地震。

高新区的企业招工缺口极大,尤其是本身企业属性以制造业为主,在这种经济飞速上升的年代,需要招工的企业是一天比一天多。

只要是个智力正常,性格没太大缺陷的,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哪怕是两万人下岗,也只可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引起下岗潮。

但以高新区目前的企业数量和发展程度,可能两个月的招工下来,市场上就不剩多少人找不到工作。

并且整个宁州市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已经不局限于本市以及周边地级市。

开始虹吸全省的劳动力,甚至连附近的江右省,皖南省都有大批量的劳动力前往宁州市寻找工作。

“领导,有您电话。”

沈旭东此时正陪着段副主任在海天塑机厂的改革现场,小姜就拿着“大哥大”开始提醒他。

海天塑机厂这块工作,沈旭东是亲自参与了改革。

毕竟是准备将这家企业提前推送上市的,市委对于上市这块工作也很关注,有更多改革的细节和程序需要注意。

因为海天这家企业经营良好,各种先进机械以及产线,净资产规模能达到接近三千万,并且每年的净利润达四百万到五百万,增长十分强劲。

而企业本身的工人并不算多,目前就800余位员工,让他们每个人掏出三万的将工厂彻底民营化的确不现实。

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向社会公众进行资金募集,这也是近段时间沈旭东工作的重点。

毕竟上市前太多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包括总股本的决定,朝社会募股多少资金。

企业本身的股份制改革先得完成,还有证券监管机构以及上交所的审批,一切都不容易。

“喂?”

“是沈主任么?我吴辉!”

“有好消息告诉你!咱们的小灵通项目的无线市话技术有了突破!已经可以正式应用,你要过来看一下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