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吸引的人才(2 / 2)

“别别别!你感谢错人了,这技术可不是我实现的。”

白院长此时脸上有些涨红,心里还有几分埋怨眼前这几人,也不问清楚就瞎感谢。

“无线市话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方老师解决的。”

“方老师是三个月前从魔都研究所来咱们宁州的,本科是金陵邮电大学的毕业生,硕士在首都邮电大学就读。”

这时吴教授一旁的一位年轻人被吴教授拉着凑近他们。

沈旭东对这位方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一问果然比王同学还小一岁,也就比沈旭东大一岁,今年才三十岁。

人是瘦瘦的有些害羞,看样子性格有些内向。

外边穿着一件明显偏大的棕色休闲西服,内搭一件已经有些洗的偏黄的白色衬衫。

“各位领导好,我只是提出了解决方案,具体实现还是实验室的其他老师配合完成的。”

这位方老师跟人说话交流也有几分紧张,声音不是那么流利,让沈旭东有几分后世宅男的感觉。

这倒让他不由的对这位方老师加深了印象,要知道后世的技术宅有不少跟这位方老师一个性格。

他前年在读大学时,有位宿舍的技术宅也是类似的感觉,后边他考研去了个更好的平台并且进入了大厂的技术部门。

“方老师,首先欢迎您从魔都来咱们浙省,若是有什么生活上的需求,或者困难需要解决,可以跟研究所的王主任联系,或者也可以跟我们袁厂长提。”

“希望之后的手机项目,也能有您参与,加快咱们国内手机技术研发的进程。”

沈旭东一听白院长称呼“方老师”就知道,应该方老师身上应该没有职称,顶多就是讲师。

而看他穿着来看,条件应该也不算宽裕,再加上是三个月前过来的,他一猜就是省里的人才吸引政策起了效果。

看样子他跟孙副省长之前那次扶持通信和集成电路产业确定的政策,还真的挺管用,尤其是在人才吸引方面,这不就来了个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嘛。

事实上,他们浙省华升通信电子研究所趁着这次招收了二十来位科研工作者,算是省里这次人才吸引政策最大的赢家。

毕竟政策明确了产业导向,而有编制的研究院调动省内其他研究所有困难。

这年头实行计划分配的,一般编制平时很少空缺,而且调动需要的审批程序麻烦。

到了他们华升集团与浙大合作的研究所就不同了,挂得虽然是浙大研究所的编制,但实际的福利待遇确是由华升集团支出。

并且在接连两笔累计大几千万的资金投入,以及bb机的火爆后,他们这个研究所隐隐成了省内最知名设备最齐全,资金与福利待遇最雄厚的通信电子研究所。

由于是校企合作的研究所,浙大给的编制也大方,但相对来说就是进来容易,想调出去其他研究所会比较困难。

这次找的科研人才,除了两位真正的高层次人才,分别是集成电路和通信领域的,并且两位还出过不少的成果,让白院长都有了几分危机感。

剩余的大部分还是以硕士为主,博士都比较少。

毕竟这年头的工作,博士毕业一般待遇还算过得去,起码在研究所里不算最底层。

硕士可能就收入有些低了,尤其是在魔都,消费渐渐上来,衣食肯定不愁,但实际待遇上像方老师这种刚毕业没几年的就别想了。

只有熬几年有些成果了或者级别上去了才有较高的收入,而他们这家研究所不同,哪怕是最低级别的研究者,待遇也是杠杠的,更别说还有省政府的人才补贴。

沈旭东如今都有些庆幸,还好当初给了孙副省长不少建议,并且将人才招揽提了出来。

不然这小灵通技术想突破怕是还不知道要多久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