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开始流片(1 / 2)

章书记颇有些不解,他现在也大致清楚了芯片在国内的重要性,以及所能创造的巨大利润。

但根据杭城徐院士电话传达来的意思,流片还不一定能成功,甚至徐院士自己都对第一次流片没那么大信心。

所以对于沈旭东现在就这么兴奋有些不解,怕他之后听到失败的消息会更失落。

不过沈旭东却毫不在意,他对徐院士有信心,既然能走到流片这一步,大不了多试几次,能越早推出国内第一芯,国内在这方面才能有更大的优势。

从无到有是最困难的一步,哪怕目前造出的芯片跟市面上其他大公司的芯片性能有差距,但起码有这东西了,可以自己生产以及制造,不怕国外的随时封锁。

与章老师解释了一番其中的原因,以及他的想法与信心后,沈旭东就不再打扰老师的工作。

从办公室内一出来,就让小姜立刻给他订了明天出发前往杭城的火车票,这流片的事他要亲自去盯一盯。

浙大通信电子研究所内,徐院士,白院长以及吴教授等十来位科研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挤在五楼的实验室内。

经过这两年研究所的不断招人,在华升集团丰厚的待遇吸引下,以及徐院士的这块招牌立着。

不管是浙大通信电子研究所还是宁州半导体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迅速扩充起来。

不止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开始取消,关于科研人员的流动性在今年开始也越发放松,流动性大增。

事实上这两家研究所还是缺乏各层次的科研人员,不管是从高级科研人才还是普通的研究员,都希望持续扩招。

然而却被现实所打断,不是华升集团的丰厚待遇给不起,而是没有容纳人的空间。

没错,两家研究所都挤在一块儿,让这个小小的五层楼高的研究所早已不堪重负。

各种实验研究设备,核心的实验室成员,以及大量的辅助服务人员都挤在这栋楼里,让这个89年建成的小楼早已拥挤不堪。

许多实验室的实验空间是一缩再缩,好多地方都施展不开手脚。

而一旁的新楼正在紧锣密鼓的加紧建造中,但毕竟是属于13层52米高的高楼建筑,还是要求不低的科研楼,估计得到明年年底才能正式建成。

至于暂时找个临时的新场所,这个计划也被两家研究所的负责人,吴教授与徐院士给坚定的拒绝。

研究所里都是些十分精密的仪器设备,很多甚至就是只有一套设备。

不说搬运中可能会使仪器受损,而且所有的设计和技术研发都需要频繁使用。

总不能上午这个环节在这里实验,下午还得带着东西前往另一个地点继续进行吧,中途任何的变量可能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好在暂时就算不招人,工作也还能维持下去,就是大家现有的工作人员会比较忙,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沈市长,关于芯片总体的设计,已经由我跟吴教授反复用EdA仿真模拟测试过,一致认为可以下一阶段的实际试产制造,也就是流片。”

徐院士此时语气也有些激动,哪怕他对于这次流片没抱太大期待,但终归有成功的可能,而且暂时在仿真软件上模拟没有发现问题。

吴院长已经重新担任了浙大华升电子通信研究所的所长。

之前他出国时由梁教授暂为挂名,但自从吴教授回国并且评选上教授后,这所长最后还是回到了吴教授身上。

虽然中途经历的波折不少,毕竟在他出国时,还只是个资金量堪堪百万的小小研究所,人员也就四五个人,还是吴教授的硕士生为主。

但如今这通信电子研究所早已今非昔比,变成了真正全国知名的通信与集成电路科研所。

不管是从人员数量,还是资金雄厚程度,又或是从研究所实际的成绩来说,都有了质的提升与发展。

想重新出任所长,还是吴教授以及白院长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才实现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