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大桥小学(1 / 2)

果城市的中心城区相比起蓉城市就明显有了差距。

不管是城市交通还是城区面积,都差了不止一筹。

沈旭东甚至有几分前几年奉玉区的既视感。

虽也有高楼,但不多最高的也就是一栋十一层的建筑。

当然作为市区,该有的一切都有。

商场,歌舞厅,影院等等服务业,以及城郊附近的工厂等等。

哪怕人来人往的没有蓉城市那么密集的人流。

但还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感,虽然说是来对口支援的,但沈旭东倒一时间真没看出来哪里需要支援的。

这年头一般的城区好像都这样,总不能都来跟宁州市的比吧。

宁州市本身的行政级别,以及经济水平,川省本身就只有蓉城市能来碰一碰。

不过等他们一行人到了底下的县以及乡镇后,才真正感受到差距以及过来对口支援的意义。

怪不得国家推行东西互助,对口帮扶。

别看城区发展还算过得去,反正说不上落后。

但到了果城市底下目标的各个县,一下子落差就来了。

县城房子都不高,道路唯有对中心区域是对向双车道,其余都是普通单车道大些的道路。

路上的车除了公交大巴,轿车就十分少见起来。

沈旭东一行人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朗明县。

一大批人分了好几个队伍,分别去整个县下的各个乡镇考察。

沈旭东自己带的五个位同志去的是白山镇。

由于白山镇相对里县城还算近,所以已经是县里其他乡镇中经济比较富裕的。

但哪怕是这样与奉玉区他十年前所在的大田镇都没法相比。

踏入整个白山镇的区域范围内,空气环境自不用说,绝对是顶级的。

跟宁州市目前这种已经算是工业城市的不同,一眼望去路边的植被都很茂密。

当然实际给沈旭东的第一印象,就是路不好走。

到这白山镇,尤其是除了镇政府中心,算是彻底告别了汽车。

部分白山镇的村子是在山坳里头的,更加难走。

他费了老大的劲儿才走入离白山镇不算远的大桥村区域,主要是去看看村小的情况

真到了村口,才知道村名中所谓的“大桥”只是个石桥。

宽约一米,跨过与村口相连的四米宽小溪,就是连接村口的唯一道路。

“这地方可比咱们金田村早几年上山的路还难走。”

一旁的堂哥沈旭文在这里腿脚可比他利索多了,毕竟年轻时一直都生活在村里。

对于这种山路走起来,嘴上虽然说着难走,脚步是一点不慢。

比沈旭东身边的其他几人可快的多,至于白山镇的李镇长则是在众人最前边带路。

至于他们这行人的身后还有另一位镇里的年轻同志在最后跟着。

“怎么?这几年咱们金田村的山路就好走了不成?”

“好走多了,村里早就集资修了条直到半山的水泥路,甚至连车都能开上去。”

沈旭文一边走着,一边气喘吁吁的还跟他闲聊起来。

“你们村倒是真舍得,大家都肯出钱呐?”

汪教授在沈旭东身后紧跟着,一边也加入了话题。

原本沈旭东是让汪教授好好在县里待着的,跟县里的农业局同志好好沟通下就行。

甚至最早是安排在蓉城跟川省农科院的同志沟通的。

不过汪教授跟川省的农科院几位专家留了电话后,就一起跟着他们考察团出发。

按照汪教授的话来说。

这种沟通电话里一谈就知道了,哪里需要面对面谈。

他还是更想去当地看看,能不能实际对当地有所帮助。

想到当年他在大田镇的情况,怕是汪教授当年也是想改善大田镇的人民生活,才愿意过来搞水果实验基地的。

沈旭东最终也没再劝汪教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