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印记四:1985(2 / 2)

镇子不算太大,但是人比较少,而且多是老人,女人和小孩,几乎见不到青壮年的男人,可能是都上山参与重建雪窦寺去了,在那个年代,这种国家级的工程都是就近招人,福利待遇也都不错。

到镇子的时候差不多才早上8点多,可一直逛到中午,没有任何的发现,人们日常生活着,因为镇子不大似乎镇上的人都彼此认识,见面都会停下来打个招呼,闲聊几句,之后又各自走路,似乎就只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八十年代小镇而已。

事出反常必有妖,可这完全没有反常的地方啊,或许太过正常,也是一种反常?

“师父师父我饿了,咱们吃点东西吧,唉对了,我记得之前咱们不是换了些钱吗,这没准可以花呢!”雨林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史努比钱包,拿出一张红色的毛爷爷。

“你快收起来吧,这什么年代……85年,应该还用的第三套rmb,你这是第五套,用不了。”南音赶紧按住她的手,这拿出别人没见过的纸币,别一会儿惹出点什么乱子。

“咱们就吃自己带的东西好了,背包还在,不担心这个。”南音说着,两人找了个路边的木长椅坐下,拿了些面包火腿肠来吃,“我觉得不能这么四处乱找,得有些指向性,或许要和镇上的人接触接触,要想个名目。”

之后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假装成记者,想来收集民间的奇闻怪谈,或是历史传说。那个年代的人们都看报纸,是很尊敬记者的,而且也是南音的老本行,得心应手。

镇子中心有一家招待所,附近有菜市,小商店等等,而招待所因为也没啥外人来住,干脆将一楼改成了一个活动中心,平时老人妇女闲来无事,就喜欢聚在这儿下棋唠嗑。

两人来到招待所,自称是《甬城晚报》的实习生,甬城,宁波的简称,当地人对这报纸还是很有感情的。南音采访,雨林拿着小本子记录,倒也颇像这么回事儿。

招待所门口是一个卖凉茶摊子,墙上钉着已经掉了漆的招牌“百年秘制凉茶”,摊主是一个三十多岁女人,领着她们进到活动中心。

“唉大伙儿快来,这来了两位《甬城晚报》记者,要采访咱们呢!哎哟没准咱们能上报纸啦!”卖凉茶的女人招呼着。

镇上大多数人家都订报纸,和每天看新闻联播一样,是当时的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听说来了《甬城晚报》的记者,口耳相告,纷纷都凑到招待所的活动中心来,想看个新鲜。

或许是镇上少来外人,南音两个人穿的运动服在这个年代又比较新潮,大家都围着两个人使劲瞧,还低声议论着,看的雨林十分不自在,不过南音当记者时见惯了这样的场面,镇定自若的按之前想好的开始发问。

本以为多少会有些收获,结果却大大的出乎了意料。南音问当地的历史传说,人回答发扬优良传统,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又问附近有没有奇说怪谈,人跟你说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