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印记十三:一百两(2 / 2)

“知道了,拿去,你可数清楚,一会儿我领进门就两清了。”花妈妈点点头,递过一叠银票。

“我值多少钱?”南音也不知在想些什么,鬼使神差的问了这么一句,老六和花妈妈都愣了一下,或许是没想到南音竟然这么大胆。

“……一百两银。”老六点了点手里的银票,应道。

宋朝的货币,一两银就是一贯钱,约是三百元钱,那一百两银就是三万块钱。而宋朝的物价其实与现代的都差不多。

例如《水浒传》中耳熟能详的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就曾拿出一两银,点了三四瓶好酒,菜肴随便上,相当于三百块钱一桌酒席。

“还行吧。”南音心里计算了一下,三万,还挺值钱,点头道。

“哈哈哈,小娘子很知趣嘛,”花妈妈被南音逗笑了,“你叫什么名字?”

这一问可难倒南音了,宋朝女子一般都大名,只以姓氏称呼,或许会有乳名或是小名,但是南音并不知道呀,之前王卯只以大姐称呼。

“我听她爹说起过,好像叫个什么诗诗,说是因为小时候上庙里的事情……”老六收好银票,心情不错。

“哦?诗诗吗,听着也像是念过书的样子,不错。”花妈妈似乎很满意。

南音听到此处心里一惊,难怪之前觉得王寅的名字有些熟悉,却是完全没往这上面想过。北宋名妓李师师,她的父亲就叫做王寅。

儿时李师师的父亲将她寄名佛寺,有老僧为她摩顶,认为她与佛门有缘,很像佛门弟子。因为当时佛门弟子称为“师”,于是就得了小名师师,原名王师师。

“我叫王师师,老师的师,不是诗词的诗。”南音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尽量平淡的说道。

“这个名字更好,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你放心,妈妈一定找最好的老师调教你。”花妈妈笑眯眯的牵起南音的手,“成了,人我带走了,老六你回吧。”

南音默默的跟着花妈妈,从后门进了烟雨楼里,心里一直还处于震惊之中,这一次的印记竟然与李师师有关,而说起李师师,那能联想到的人可太多了。

秦观吗,还是周邦彦?或者是宋徽宗赵佶,说不定是燕青……印记藏在梁山上吗?南音开始发散思维胡思乱想,想着能见到这些人物,竟然开始有些激动。

不对不对,那为什么自己现在才十岁?等到李师师能接触到这些人的时候,起码也有十八岁了呀……南音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嫣然,这是今天新来的小娘子,她读过书,是有钱人家的姑娘,底子不错。今后跟着你,好好调教。”花妈妈带着南音来到一个精美雅致的小花厅,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子正在修剪一株海棠花,“以后她便改和你姓,名李师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