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定数难改(2 / 2)

“大人现在所依仗的无非是陛下的信重而已,然而,陛下万年后呢?亦或者,大人早早的就失了圣眷呢?”

李伟眼神微凝,嘴唇动了动,一时无言以对。

道衍说的不错,现在他看似风光,实则根本就毫无依仗,朱元璋的恩宠时有时无,一会把他举到天下,一会又把他踩在地下。

教坊司那次直接从三品侍郎贬成九品,这次更彻底,直接无官无职了,要不是傍上了安庆这个小富婆,他现在与草民无异。

都说君王喜怒无常,说不定哪天朱元璋见他迟迟造不出汽车飞机来,等得不耐烦了直接放弃,那他穿越者的依仗就也没了。

至于现在依附于他的这些人,吴伯宗韩宜可等人都是忠良正直的臣子,并不会无原则的站在他这边,至于其他人,都是趋炎附势之徒,更靠不住。

思来想去,李伟才恍然发现,他能依仗的,除了自己的技术,也只有那些工匠了。

这些底层的匠人跟他才是真正的相依相辅,除了他,没有别的权贵会在意这些匠人的死活,而除了这些匠人,也不会有别人对他这般忠心不二。

道衍平静的注视着他,也不催促,李伟沉思了良久,才将目光放会他的身上。

“那你准备怎么救我?”李伟淡淡的问道。

道衍听到这话,这才暗中松了口气,抛出了此来的真实目的:“大人可有想过离开京师?”

“走不了。”

李伟摇头,心里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这个和尚有什么高见呢。

道衍微微一愣,随即便是恍然。

他自己都说过李伟不能用则杀,以当今陛下的雄才伟略,肯定也是如此想法,自然不可能放他离开。

只是道衍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对李伟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他自己所认为的这般。

沉默了片刻,道衍才又道:“贫僧倒有些门路,若是大人同意,贫僧可以将大人暗中送离京师,之后大人可以去北地,隐姓埋名改头换面,贫僧保证定能瞒天过海,以大人的本事,想来到了背地也定能另有一番作为。”

“北地?燕王那啊?”李伟瞥了他一眼。

道衍坦然一笑:“若是大人愿意,燕王当然欢迎,他对大人可是很是仰慕,即便是违背陛下心意,燕王也定当护佑大人。”

“算了吧。”李伟摆手拒绝。

道衍顿时一愣:“你不相信燕王?”

李伟摇了摇头:“我是更相信自己。”

听了道衍这番话他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要把以后的重心放在教导书院的学生,带领工匠研发新装备上。

他现在有三千护卫,虽然数量不多,但若真按照后世的机械化军队武装起来,那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尤其是机枪之类的重火力,一但出现,那就是碾压式的,不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也能任他横着走。

道衍看着李伟自信满满的样子,心里不禁有些疑惑,难道是他看错了?这位李大人除了陛下的信重还有其他更强大的依仗?

“李大人,燕王殿下为人仁厚,你与其留在京中身陷危境,不如考虑一下追随燕王去北平!”

道衍不甘心的劝说道。

“他还能有太子仁厚啊?”李伟撇嘴。

历史上朱棣是要比他老子好一些,但是这也可能是因为他威望不如他爹,再加上得位不正,不得不施恩收买人心。

当然,李伟知道太子虽然仁厚,但早早的就嗝了,并没能继承大位,但他将来也并不指望朱标,这么说只是为了堵住道衍后面的话而已。

太子仁厚之名天下皆知,说到这点,道衍也无法反驳,一时沉默了下来。

过了片刻,李伟淡淡的道:“你走吧,今天的话我就当没听过。”

道衍今天只是帮朱棣挖他爹的墙角,这些话若是泄漏出去,朱棣是没大事,但他这个和尚肯定是要完蛋的。

无怨无仇李伟也并不想搞他,所以说了这句话让他放心。

然而李伟不知道的是,道衍跟他可不能算是无怨无仇,之前朝堂上的弹劾道衍暗中也出了力的,而且这次劝他也不仅是想让他追随燕王,而是以将他骗出京师为主,只要骗出了京,是杀是擒还不都任他拿捏。

只能说人心险恶,李伟还是太单纯了。

见李伟态度坚决,道衍心里有些失望,只能无奈的颂了声佛号告辞离去。

天界寺,这是入京的僧人暂居之地。

夜色已深,孤灯下,道衍依旧枯坐佛前,手持念珠低诵经文。

“心乱了,念再多的经文也没用。”

突然,一道飘忽的声音传来,道衍心下一惊,陡然睁开眼睛,转头向窗外凝神望去。

月色下,一道苍老的身影站立在远处的孤石之上,离他足有数十丈远,然而此人说话的声音明明不大,却犹如在他耳边响起,清晰无比。

道衍迈步来到窗前,望着那道远处的身影,躬身一礼:“道主!”

飘忽的声音再次响起:“见过你的天命了?”

“是,只是一个人的出现,让我对天命产生了怀疑。”

道衍恭声答道,声音不大,但对方显然也能听得清。

“群星移位,天数变幻,然天道有常,定数终究难改,你只需做好自己的事便可,对此人无需过于挂怀。”

道衍沉默片刻,才躬身道:“谢道主指点。”

道衍直起身来,再次望去,前方已是空空如也,但是他却并不怀疑刚才的所见闻,反而经过这短暂的几句对话,心境渐渐平静了下来。

在见到李伟之后,他先后两次出手,一次被朱元璋轻轻揭过,这一次又被李伟莫名其妙的自信给躲了过去,让他对朱棣能否成功登临至尊产生了怀疑。

毕竟李伟造的那些东西和所做的那些事情,随便拿出一样都足以改变国运,有这种人在,不论谁登基,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人,听言纳谏,皇位都会稳如泰山,朱棣想夺位千难万难。

但刚才那月下之人的一番话,却让他暂时放下了对此人的疑虑。

此人虽有过人才能,但欠缺智谋,真到了将来兵戎相见的地步,也并非无法对付,甚至用计令其与新皇反目也不是没可能。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