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2 / 2)

眼下哲宗虽无子嗣,但他比赵穆都年轻。而她们那态度像是他明天就要死了一样。

不过作为一个天子,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面不改色,不被其他人窥测圣意。

哲宗也并未发怒,也只是含糊的答应着。

如果只是让他延续香火后再立嗣。哲宗倒也不必这么着急的栽培赵穆。

但向太后却提议哲宗效法金匮之盟,先写一个秘密的传位诏书收藏在太后的手中。若是哲宗将来的病好了,有了自己的皇子,那么父传子,这道密旨便就此作废。

但如果哲宗真的有什么不测的话,太后也可用这道诏书拨乱反正。

向太后还对哲宗说,这是为了防止有些口蜜腹剑之人窃取大宝。

哲宗自然知晓向太后说的这个“口蜜腹剑”之人是赵穆。

哲宗非常了解自己的那些兄弟们,他们一个个的都不成器。而向太后向他推荐的端王,更是个废物点心。他除了会写几笔歪字,踢两脚蹴鞠,根本不是治国的材料。

哲宗自然不想把皇位,把这即将成就不世之功的锦绣江山交到这些窝囊废的手中。那样会毁了大宋的百年基业的。

哲宗心里明白,就算自己无子,那么最适合承嗣大统的人,就是自己的皇叔赵穆。

但赵穆是太祖一脉的勋贵,尽管他们的祖先都是一个。但太宗一脉,太祖一脉却也是面和心不和。

哲宗知道不能就这么立赵穆为皇太叔。

如今朝中勋贵,多是太宗一脉。就算他立了赵穆为嗣皇帝,那么赵穆也坐不稳这个位置。

当一个将军,或许你最能打就行了。

但要想做一个皇帝,你总要底下人都服你才是。

若是手下人心不服,伱就算坐上了龙椅,那么也是令不能行,政不能通,也是坐不稳这个位置的。

考虑到若是自己真的立赵穆为嗣皇帝了,那么只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或许他死的比自己还要早。好不容易即将腾飞的国家,或许会因为这次动荡而再度变回以前那样。

但哲宗又怕自己的身体真的撑不了几年了。

于是哲宗下定决心,不管以后如何,他都要先保住赵穆才行。

因此哲宗才这般加封赵穆,甚至将来平定西夏后,他还打算让赵穆成为裂土一方的藩王。

如果赵穆成为藩王,那么他进可攻,退可守。

如果哲宗能帮赵穆扫清继位的障碍的话,那么将来他就一纸诏书将赵穆召回来,然后光明正大的传位给他。

但如果哲宗失败了,那么将来新帝登基后,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第一个想要除掉的就是赵穆。赵穆在外面也可避过这‘换代’的血腥漩涡。

哲宗深知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道理。

因此他想一步步加封赵穆,把赵穆放在外面,让他手握兵权。

这样一来,即便是新帝想要收拾他,只要赵穆自己不犯扶苏的傻,那么他也可无忧。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