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安炉子(2 / 2)

气温开始下降,何雨柱就想着要安炉子,就准备去找那个干事,先买一套炉子,回来给雨水装好,顺便再买一套新的管子,之前家里那套太破了,拐角都漏烟,何雨柱就直接pass了,让它寿寝正终,安息了。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又是一个周末。

上午,一大爷找上门来,说道:

“柱子,温度低了不少,老太太家不是炕,这几天有些冷了,今天咱爷俩给老太太把炉子安好,先烧几天柴火,等过几天蜂窝煤来了,再开始烧煤。”

何雨柱表示同意,让杨雪在家待着,他和一大爷去了后院帮老太太安炉子。

去之前先去搬炉子,在一大爷家的闲置房里。

一大爷其实除了自己住的两间大屋子,还有一间小偏房,就在屋子的最里面,四合院最里面,平时就是用来放置闲置物品的,比如老太太的炉子,管子就在房子里面。

“嚯,看这情景,我一大妈经常收拾吧,灰都没多少。”

何雨柱推开门,里面炉子在最里面,外面放着很多的柴火,里面还有一个柜子以及各种零七碎八的东西,但看起来没有落灰,说明就算是放杂物的储物间,但经常有人收拾。

一大爷笑了笑,没有说话,他是那种不会轻易夸媳妇的人,但心里还是很自豪的。

何雨柱看了看一大爷和老太太的炉子,指着炉子说道:

“这炉子是不是有些旧了?”

何雨柱指的炉子就是‘洋炉子’,就是铁铸的炉子,可以安装烟囱的,老北京人都叫做‘洋炉子’,据说是最早是进口的,所以有个‘洋’字,但后来都是自己造的,大家都叫顺口了,就还带着‘洋’字。

一大爷笑着说道:

“不旧了,这都才用了三年,要不是煤球换成了蜂窝煤,大家用的炉子还不是这个呢。”

之后一大爷给何雨柱讲了四合院之前用的炉子。

因为煤球制作的困难和效率慢等问题,蜂窝煤问世后就取代了煤球,占据了市场,大家都开始用蜂窝煤,这也就代表着得换烧蜂窝煤的炉子,之前的炉子是专门烧煤球的,倒也有两用的炉子,但却是并联在一起的炉子,很少见。

之前烧煤球的炉子是铁皮的简易炉子,炉盘呢,是薄薄的正方形,炉口很小而且没有火圈,当然也就不能外接烟囱管子。整个炉子是铁板铆接而成,制作非常的简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