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定婚期(2 / 2)

田氏被儿子弄得眼前一黑。

老四和文韵不是没有感情,她完全没有想到老四会选纳妾。

甚至都没有跟文韵商量过。

“娘,郑通判家的幼女,您帮我请大嫂去提亲吧。”

花氏进来时,正好听到这句话。

郑通判的幼女?

她记得郑家的幼女年方十七,是订过亲的,不过她的定亲对象前一段时间夭折了。

对方不退亲,要求她抱着牌位嫁过去守活寡。

郑通判一家疼孩子舍不得,迅速将女儿送到城郊的尼姑庵里祈福。

老四要纳妾,也要别人身份允许啊。

“通判?”

文韵猛地站起来。

纳妾她已经无话可说,可纳一个身份如此之高的人为妾,以后她还能将孩子抱到自己膝下抚养吗?

四房还能有她文韵一席之地吗?

文韵抖着手质问道:“阿昭,你是不是早就跟那郑家姑娘认识了?”

“你胡说八道什么!”

她这话的意思是怀疑郑家姑娘早有私情。

赵昭对文韵的态度非常不满。

文韵失望道:“不然呢,昨天刚说到孩子的事情,今天你连纳妾的对象都有了,你要我怎么想?”

“行了行了,你们夫妻俩先回去,别在这儿拉扯了。”

田氏不耐烦他们夫妻在自己面前吵架。

当着众人的面吵,万一着急漏嘴说出什么不该听的话就麻烦了。

不过文韵说的有道理,老四是不是早就跟人认识了?所以才会如此迫不及待。

不管怎么样,老四如今膝下无子,既然他自己提了,就得去试试。

花氏也直觉不简单,老四对镐京不熟悉,他怎么知道郑通判家有个女儿?

田氏不太了解这个郑家,人家养在深闺里的姑娘她更不了解。

因此她疑惑叫住赵昭问道:“人家姑娘能同意吗?”

通判的官职不小,官家的姑娘,能同意让自己女儿给一武夫做妾吗?

赵昭:“她愿意,想来郑通判也会同意的。”

在场的还有什么不明白,肯定是老四已经跟那个郑姑娘通过气了。

田氏和花氏都纳闷儿,老四是怎么认识郑姑娘的。

文韵自知没有回旋的余地,眉头紧蹙推开赵昭径直快步离开。

赵昭快步追了上去。

晚些时候,花氏才从田氏嘴里得知,赵昭昨日跟文韵吵架之后,到城外跑马巧遇郑通判的女儿英雄救美之事。

郑姑娘的未婚夫家来人想强行将郑姑娘押回去拜堂,郑姑娘身边就两个身体强健点的婆子,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

被绑回去的路上,郑姑娘挣脱绳子从马车上跳下来,刚好遇到打马经过的赵昭。

也不知老四是对郑姑娘起了心思,还是怜悯对方的遭遇,欲救对方于水火。

花氏叹了口气,事情不太好办啊。

毕竟郑姑娘的夫家是个麻烦。

这事儿还得尽快办好,让老四早点回榆城。

花氏只得先差人出去打听一下郑家和郑姑娘夫家的消息。

幸好只是纳妾,比娶妻简单多了。

下午,于夫人如约上门。

于坦也跟着她一起过来。

花氏差人去叫赵剑鸣过来,一番行礼和简单的寒暄过后,花氏叫赵剑鸣带于坦去湖心亭玩。

小辈走了,于夫人这才直入正题。

她是过来商量婚期的。

于坦和赵剑鸣年纪放在那,成亲的日子可以定下来了。

“我们这边请人看了三个日子,分别是九月二十九,十二月初六和来年的三月初一。这是近期最好的日子了。”

离九月二十九只有三个多月时间,战事不知何时结束,于丛辉很可能回不来。

于夫人:“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二个日子,那时候想必大将军也已经凯旋归来。”

花氏摇了摇头,“于夫人,不如定在明年三月初一吧。”

嫁人后就没有那么自由了,况且都快过年了,不如多在家过一年。

年底又是老太太的五十大寿,她准备大办一场,忙不过来是一回事,重要的是留孩子在家一起热闹热闹。

花氏选了最后一个日子,茶杯刚到嘴边的于夫人顿了一下。

随即很快笑道:“不如问问贵府二夫人和大姑娘意见?”

过了年关于坦就是十八岁了,于夫人想早点抱孙子。

另一点早些将赵剑鸣娶回来,也能帮她不少忙。

花氏笑了笑,将老太太年底过五十大寿的事情说了一下。

也算是一个理由吧。

于夫人脸色这才好看一些。

“也罢,长辈的事情更重要些。大姑娘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就让她在娘家多尽尽孝道吧。”

这话说得,好像嫁人之后就不能再对娘家长辈敬孝一样。

花氏心里不太舒服,不过顾及剑鸣以后的日子,她也没有开口刺于夫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