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一郡试点(2 / 2)

更何况他们的父亲或多或少的占有私田,对他们来说明面上的土地也无关痛痒。

毕竟皇帝建办社学的目的开民智,是为了防止百姓的土地被勋贵们侵占,而不是要没收他们的土地。

宗室就更不用说了,生来富贵的他们原本就站在了制高点上,几乎不用为以后的生计发愁,唯一有点问题的也只占了一小部分。

他们都是第四,第五世爵位的继承者,儿孙是不能继承王爵的,得要自谋出路。

不过他们的话语权小,即便反对了恐怕也达不成什么效果,还会恶了皇帝这个供他们衣食住行的“老父亲”,即便心有不忿也不敢开口反对。

接下来就是讨论建设社学的具体细节与操作的人选,比如哪个部门负责,最高责任人是谁,资金怎么筹备,教师人选如何编排,学校怎么运作,地方势力会有怎样的预期反应等等等等。

这种事情自然不可能在大朝会上直接敲定,得选举出几人,随后拟出方案,随后经过层层筛选,在由相国整理归化,在交到梁帝手中。

然后这份方案会在下个几个小朝会中改进,再最后在大朝会上拿出来进行敲定。

很快,方案的人选就被选定了。

只是当这个人选被推出来的时候,梁帝心中不由得纠结起来。

李升,农部五品官员,专业是对口了,只是这身份。

梁帝心里明白,这人是裴泯然一手提拔上来的。

而裴泯然又是孙立城的陪读裴青的父亲,这等于是将这件事交给了孙立城去办。

这并不是梁帝想看到的。

他并不想让孙立城在朝堂上的势力扩展的太大。

万一以后真的是孙国瑞继承了这个皇帝的位置,依照孙国瑞的多疑,他辛辛苦苦建办的社学恐怕会毁于一旦。

是,孙国瑞是外藩没错,但像梁帝与楚帝这举动也是天玄史上头一遭,谁能说孙国瑞就成不了皇帝。

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孙国瑞真的成了皇帝,依照书中的尿性,一旦他感觉朝局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恐怕会直接血洗整个朝堂,届时不论文武百官,还是勋贵宗亲都逃不了干系。

梁帝虽然从来没有对皇子公主真正表露过心迹,但他也不想自己的儿女被孙国瑞像割稻草一样一划倒一片。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即便帝师曾教导过他利国舍私,利家舍己的思想,梁帝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冷血无情。

这也是为什么梁帝会让帝师教导孙国瑞的原因。

他相信,即便楚帝也掌握着梁史,那这个由帝师教导出来的孙国瑞绝对不是梁史中那个没有名师教导的孙国瑞可以比拟的。

这也是他敢于用北河七郡下注的原因。

七郡,大楚吃不到,朕说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