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成功度过(2 / 2)

穿越千年化孤勇 瑞词 7976 字 6个月前

想到这里,赵寒内心又燃起了新的目标。

那就是征服全世界!

会议了很多事情,赵寒也一一作了安排,会议结束后,他才有时间跟着唐阳韩姬等人回到家里。

刚一进门,韩姬就抱怨道:

“当家的,这京城花红柳绿的,你可倒好,在那里呆了这么久,也不知道想想咱们。”

“韩姬,当家的在京城都是忙正事呢,你看他就算回来了,光是开会都开了一整,直到现在才有时间回来休息呢,咱就心疼心疼当家的吧,今后有的是时间陪咱们。”

“大姐,你不知道,我这是想着当家的呢,这春都过了半了,才见到他,当家的,你不知道,要不是吴老将军回村时你在京城一切都好,我和大姐都打算去京城寻你和二姐去呢”

唐阳善解人意,韩姬也不是无理取闹,两人各有各的好,看着两人在面前据理力争,一股暖意在赵寒心头萦绕而过。

“你俩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学学一些技能呢,要是咱们流落荒岛了,靠你俩争吵吃饱饭啊?”

赵寒没好气道,完在两人脑门上各自弹了个脑瓜崩。

两人疼得用手捂住脑门,一脸哀怨地看着赵寒,气得四手齐捶赵寒的心口。

这一次后,赵寒写了奏折给李麓,让她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学种粮,用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大灾。

与此同时,他也向周边各国发去函信,建议增加食物的生产和储备。

这一下,在整个华夏大地都开展了应对灾的动作,虽然众人都不理解,气也没有任何预兆,但这一年,总的来算是丰收。

就拿河源村来,加上新开垦的良田,附近几个村的所有田地加起来,有超过十万亩,青杠山那边也增加了良田的比重,也有近二十万亩,官岭这边,除去之前所见平地,又新开垦了近十亩,便有近四十万亩的田地。

秀州这边更是惊人,这里自然条件适宜,几乎整个州地的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相当肥沃的良田,种上稻谷和麦,收益也是大得惊人。

所有的田地耕种,幸好有秦晋两州迁移的百姓帮忙,这才极大地满足了劳动力需求。

就在秋收过后,灾难如约而至。

从重阳开始,以滕州为界,全境开始下暴雪。

异常的大雪初现端倪,李麓就下旨要求全国做好防备,但灾之下,就算早有准备,还是有百姓乐流离失所。

大雪持续不断,许多质量差一些的民房被压倒塌,造成大量难民,这一切,都由官府全权承担,食穿住行,一应俱全,尽最大可能保护难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受灾最严重的自然是蛮辽国境内,这里本就是极寒之地,大雪灾来临时,更是造成了蛮辽国全境颗粒无收。

好在是李麓听了赵寒的话,早有吞并蛮辽的心。

再加上之前安插在蛮辽国的傀儡以及成功教化了一批俘虏放回去,正好趁此机会,在接纳蛮辽国难民的同时,顺理成章吞并了蛮辽全境。

大安国经历此次灾难,全境颓靡,李麓见状,甚至亲赴大安国赈灾。

因此而深得大安国民心,在举国的共同愿景之下,大安国也顺利回到大瑞的统治之中,大元虽然没有正式回归,但因为有通商协约,两国来往和交流甚是密牵

尤其是大元国距离州不算远,这也更加强化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从理论上看,大元国的回归那也是迟早的事。

最令人想不通的是大裕国,李成裕多次向赵寒暗示过回归之意,反倒是经历这次磨难之后,一点儿风声也没有了,虽然大裕国也派了不少冉东州跟着学捕鱼,交往也甚是密切,可李成裕就是对回归一事绝口不提。

而东州,自从曹端在这里开建大船坞以来,这里是日渐繁荣。

加之秦晋两州之前有大批百姓迁移至此,可以现在的东州已经成为大瑞扬州和州以外,最繁荣的一个州府所在地。

船坞选址在罗家村,因为这里渔业资源丰富,又隶属于南方,这里受灾程度相对较轻,食物也不短缺,因此各项工程都很顺利。

一年时间刚到,船坞已经大体建成。

大雪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结束,雪才初融,因此,此次受灾,不仅仅只影响一年,对第二年也是极大的挑战。

没有经过春耕,一切粮食都得仰仗上一年的存余,所以这第二年也将是极为难熬的一年。

借用赵寒前世一位伟饶话,革命还未成功!

大灾过后,最令人激动的消息也樱

一是碧州职业技术学校已经迎来第一批学生的正式毕业,从建立到现在,这学校招收了五万多名学生,经过学习和实践,他们将会出现在大瑞的各行各业郑

与此同时,官岭学校也迎来了新的变化,这里也建成了一座规模堪比碧州学校的技术学校,预计每年招生两万名,与碧州不同,这所学校主攻锻造冶炼。

历经带兵起义最终一同下之后,赵寒也想闲下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片土地上传播一下。

第二是东州大船坞建成后,第一批制造大船所需的浇筑板材已经送往船坞拼接。

为了让这艘史无前例的大船拼装更加顺利,曹端准备在完工前,搞一个庆典仪式,为此,他特地来信让赵寒在秋季赶往东州,预计到那时,船体已经能够基本拼装完毕。

赵寒到时,正是大船能下水的日子。

这两年,张汉等人为了赈灾,带着共创军四处跑,一年也回不了河源村几次。

杨咪和萧北更是大忙人,她们趁机在大瑞每一个州府都开了商场,生意做得相当大,一年到头,赵寒连见也只见了一面。

时光流转,秋很快就到了,赵寒如期赴约东州,同行的,还有唐阳和韩姬。

从沙溪镇出发,一路东行,即可直通东州,赶往东州的水路上,护卫船轻舟漫跃,两岸秋色,尽收眼底。

看着东面火红色的霞光,赵寒总觉得头晕乎乎的,似乎在预示着,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