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李清照的邀请(2 / 2)

陈宁哦了一声,道:“好的,东坡先生,你真的一生都在让你弟弟捞你吗?”

苏轼坦然的承认道:“是,在做官上,我不如舍弟,我家弟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陈宁继续问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你写个你弟弟的吗?还是写给你妻子的?”

这点要搞清楚,因为初中学语文的时候,大家一直都在争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似乎是像写女人。

苏轼笑着道:“写给子由的,但一首词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具备想象力的,这是词人的浪漫,从子由点题,也是写给天下所有有情人的。”

陈宁竖起拇指,够豁达。

陈宁继续问道:“东坡先生,你当初都反对了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爆发后王安石为什么要救你?”

苏轼并没有因为陈宁这些问题感到厌烦,依旧耐心的回答陈宁的问题。

他道:“介甫先生是个胸襟豁达的人,我不是,我那个时候少年意气,只是觉得新法有些弊端,所以我反对他,但我并不是反对介甫这个人,他懂我的心意。”

陈宁又问道:“你不是守旧派吗?”

苏轼笑道:“我起初是的,待时光磨砺之后,我便什么党派都不是了,新法固然有弊端,但守旧派更加腌臜。”

“待光阴流逝后,我便懂得介甫的拳拳之心,他是在强宋,只是操之过急,我曾试想过,如果我是介甫,我该怎么办?”

陈宁:“你会怎么办?”

苏轼道:“我会和他一样,用绝对的权力打压守旧派,朝廷的声音太多,什么事都做不成,只能成为一言堂,才能在这样以帝国为主的社会启动变法。”

张居正就是这样,如果张居正不能操控万历皇帝,不能操控司礼监,他的变法压根推行不下去。

经过光阴的洗礼,时间的沉淀,苏轼渐渐理解王安石,他才知道作为一名首相需要背负和承担的压力多大。

不是谁都有这个勇气去推行变法的,至少他不行,所以他佩服王安石。

时间在流逝,苏轼的心境也渐渐在变化,时光荏苒,数十载后,苏轼才知道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以及你要改变他需要拥有什么。

而这,王安石在当上参知政事的时候,他就全部明白了,可苏轼却需要用一辈子。

这是他和王安石在政治上的绝对差距!

如果王安石还活着,他一定也会自我反省吧!

陈宁想了想,问道:“你和李白比,怎么样?”

苏轼道:“神宗皇帝曾说我胜过李白,但我不认为具备可比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强弱的地方,不该拿来作对比。”

他真的……成长了。

陈宁抱拳:“佩服。”

苏轼笑着道:“该老夫问你了,你呢,有没有想过未来要做什么?”

陈宁想了想,道:“当官。”

苏轼:“然后呢?”

陈宁:“当大官!”

苏轼笑道:“志向很高,当了官之后呢?官场是个角斗场,当你进去那一刻,你就需要选边站住。”

陈宁:“混吃等死不行吗?”

苏轼道:“当然可以了,这也不失为一个志向,只是你若有能力,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一下这个国家呢?”

陈宁:“改不了,我没这个能力。”

苏轼摇摇头:“你有的,只是你不想去做,对这个国家失望了吗?”

陈宁沉默。

苏轼这句话,好像一根针插在他的心底,失望了吗?是的,有点失望。

未来怎么样,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距离灭亡还有好几十年时间呢,大不了我先准备逃到南边去就是了。

“没关系,不说这些。”苏轼道,“我才从南边回来,许久没见过汴京的繁华了,你可以带我出去走走吗?”

陈宁笑道:“这个自然可以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