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东进豫北(1 / 2)

1938年4月,八路军总部决定。抽调一部分兵力,继续东进,在河北,山东一带建立根据地,在认真思考以后,有了决定。

徐副师长奉命率部分八路军赶冀南创立抗日根据地,这里地处京汉、津浦两大铁路干线之间,无山可依,无林可躲对于打惯了山地游击战争的我军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必须根据环境特点,发挥创造力,才能找到生存的办法。

徐副师长创造出依靠人民作掩护,开展游击战争的新思想。通俗地说,即是在平原地区创造'人山'。

根据这一原则,指导部队,打日本和清除汉奸同时并举,争取立场不坚定的杂牌军和收编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同时进行。

由于思想明确,方法得当,经过五个多月的军事和政治斗争,解放县城二十座,消灭日伪军近万人,在五十一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

创造出东起运河,西至平汉,北到漳沱河,南至河南北部的一大片平原抗日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创立后不久,发生了中央军顽固派制造的磨擦和小鬼子侵略者的大扫荡,徐副师长与刘师长一起,率领根据地军民战胜中央军的磨擦,打退了小鬼子的扫荡,巩固了这片根据地。

对于这次东进的行动,张孟阳在听说以后,心里也有了想法,骑兵团的力量已经十分强大,已经完全可以追得上主力团的规模与战斗力了!

为了这件事情,张孟阳专门把手下的几位干部叫了过来,想要询问一下大家的意见,在山西,张孟阳认为发展的潜力并没有太大,八路军的主要力量都在这里。

张孟阳的想法是,向上级打报告参与东进,在河北河南一带建立根据地,这些地方人口多,地势平,也有利于骑兵团的发展。

来参加会议的几个人,对于张孟阳的主张有些不理解,毕竟骑兵团刚刚在这一片地区站稳了脚跟,又何必丢下已经建立的根据地,去另一片不熟悉的地方呢?

“团长,不是我说丧气话!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就待在这里挺好的嘛!当地老百姓也支持我们,这要是到了豫北一带,老百姓不相信我们怎么办?”欧阳靖作为副团长第一个发言。

张孟阳看了看其他几个人的表情,都是这个想法。“你们不理解,那我就告诉你们为什么!你们自己看,我们的根据地和小鬼子,附近的八路军已经完全接壤,甚至可以这么说,根据地的发展潜力已经被开发完了!

我们团继续留在这个地方,只能维持住现状,而没有办法更进一步,要是我们把目前的根据地转交给其他部队,然后再进入豫北一带。

你们自己看看这里的平原地势,我们会缺少冰原,缺少粮食,缺少武器弹药吗?也许你们会觉得我们放弃了八路军的一贯战法,但是有舍也有得嘛!我相信依靠我们的能力,肯定能在这一片地区站稳脚跟,并且发展壮大!”

(张孟阳可是有挂的,肯定是不可能安于现状的,既然到了这个时代,就肯定要改变一些事情,想要改变就要有足够的实力,张孟阳就需要一个发展的契机。)

听完张孟阳的话以后,在场的几个人都开始不说话了,在认真思考片刻以后,几个人也陆陆续续的点了头,张孟阳的能力毋庸置疑,他们还是愿意相信张孟阳。

统一了部队的意见以后,张孟阳就向总指挥几人提了这件事情,让张孟阳没想到的是,几位首长很爽快的就同意了!

张孟阳有些奇怪,总指挥的理由是:“你会打仗,也会发展经济民生,我们八路军想要继续发展壮大,肯定是要不断的开辟新的根据地。

你这种干部就很适合做这种事情,到了新的地方以后,就好好发动群众,建立一个新的稳固的根据地,以后我会亲自来视察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