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惊人的专利费用(2 / 2)

而在彭光启的带领下,大麦科技近年来的发展也还不错,由于它的产品通常具备较高的性价比,所以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比如程远的第一辆车就是大麦的m3,后来给公司买的商务车同样来自大麦。

所以当彭光启来到智慧工厂,看到厂房门口停着的两辆大麦汽车时,就预感这次合作应该有戏!

其实彭光启的来意很明确,就是希望得到远光科技的独家专利授权,由大麦科技来生产钠离子电池。

因为彭光启来之前已经打探过,远光科技只有一家小型的电池工厂,产能刚刚勉强应付东南工业的需求。同时他在研究后就发现,钠离子电池的成本虽然很低,但利润也不高,如果不走量的话基本上没什么赚头。

所以彭光启就打算用一个合适的价格,买断钠离子电池的专利授权,然后再由大麦科技的电池厂大量生产钠离子电池,最后用低价迅速占领市场。

然而当程远听完彭光启的来意之后,却摇了摇头道:

“我们可以给专利授权,但不能由单一的厂商买断。”

“为什么?”彭光启不解道:“我们大麦科技的电池产量虽然不如平湖集团,但是在业内也排到前五。如果专利价格合适的话,贵公司不用自己生产电池,就能赚到更多利润。”

彭光启确实带来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价格,按照他的计算,只要远光科技愿意给他独家的专利授权,那么只需要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赚到百亿级别的利润。

毕竟在彭光启看来,远光科技将钠电池的价格定的太低了,实际上哪怕只卖同规格锂电池价格的三分之二,都会极具竞争力,那么剩下的就全是利润。

因此彭光启打算给出的条件,就是大麦科技钠离子电池业务总利润的1%,也就是说大麦科技如果通过钠离子电池赚到100亿,就会分程远1个亿。

要知道平湖集团靠锂电池业务,一年的利润就高达1000亿,所以如果大麦科技能够靠钠电池分到一半的市场,程远一年什么都不干就能拿好几个亿。

然而面对彭光启的重金诱惑,程远却始终不为所动,他告诉对方:远光的钠离子电池专利可以授权给所有电池企业,而且专利费用也不会很高。

程远并没有食言,在彭光启离开后的第二天,远光科技就公布了新型钠离子电池的专利收费标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按照1Kwh \/ 0.01元来收取,也就是每1度电的容量,收费1分钱。

以标准的3.7v\/50Ah的方形电池来计算,一块这样的电池容量为0.185Kwh,也就是说专利费只要0.185 * 0.01 = 0.00185元。

别看一块电池才的专利费用才这么点儿,但实际上2051年统计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国内总产能达到了8000Gwh,也就是80亿度电的容量。因为不仅仅是电动汽车,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电池。包括各地的储能站,充电站等,需要的电池更是数以亿计。

如果这些产能全部由钠离子电池替代,那么程远光靠收专利费,每年就可以赚到8000万。

而一家用电动车车大约需要三百到四百块这样的电池,也就是说一辆整车成本中包含的钠离子电池专利费用为0.6到0.8元。对于车企而言,这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和大麦科技彭光启开出的条件相比,远光科技的这种专利收费方式肯定是偏少的。

之所以定这么低的价格,主要还是考虑到薄利多销,只要将新型钠离子电池推广开来,未来程远赚的并不会少。

而如果只将专利授权给某一个电池厂商,固然可以让程远赚的更多,但却不利于钠离子电池的推广。

更何况降低电池成本,也有助于让电动车、智能机器人等产品的价格进一步降低,让更多人都买得起。程远一直认为做实业在赚钱的同时,还应当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如果钠离子电池的普及能够给所有人都带来好处,他并不介意少赚一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