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长陵合葬,备极哀荣(1 / 2)

三日之后,薛林远依旧昏睡不醒,乾陵却热闹了起来。

原来,送葬队伍到了。

一人死,天下丧——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僧尼道冠,皇室官府上下倾巢而出,在皇帝李显和相王李旦的引领下,浩浩荡荡的将武瞾的梓宫运到了乾陵。

依照惯例,梓宫到达陵地后,会先奉安于下宫,待司天监选定的吉日掩皇堂。

吉日就在三日之后,在这三日期间,还有无数繁杂的祭奠礼仪。

再度来到父亲高宗的帝陵,李显和李旦心中感慨万千。

生同衾,死同穴,一座帝陵,两个皇帝,不管“李唐”还是“武周”,终究抵不过夫妻恩义,伉俪情深。

此时,李显和李旦兄弟一心,更像是一对孝子,要将自己的帝后父母合葬一处。

梁山这块灵地吉壤,共有三峰,北峰最高,上摩烟霄,正是乾陵“玄宫”所在;而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为陵之天然门户;中间为司马道,即神道。

沿司马道向上,共有近六百级台阶——主峰独尊,山脉为翼,神道步步升高,形成天然的祭祀之地。

拾阶而上,神道两侧对称列置着各种石刻,有华表、冀马、驼鸟、石狮、仗马、翁仲等,比拟百官衙署,仪卫之制;而在阙门附近,还有六十余尊蕃臣石像……

除了尚未开启的地宫,还有献殿,阙楼,下宫以及陵署等。

下宫和陵署本就有几百座房子,以供守陵、修陵之用,如今为了文武百官,更是加盖许多,一应王宫重臣得以安置下来。

而献殿前的广场,则是留给子孙后代、百官僚属祭祀的场地。

就是在这里,皇帝李显再度宣读了《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重申了对母亲武则天的至高评价: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说起来,这犹如神来之笔的哀册文,正是崔融的绝笔。

为了报答武瞾的知遇之恩,给这位千古女帝备极哀荣,崔融撰写《哀册文》可谓殚精竭虑,还曾跑去询问武牡丹,武瞾临走之时可有遗愿……

正是在他走后,牡丹开始重病不醒,而崔融却因忧思伤神,加之哀伤过度,也是一病不起,在写完最后一个字后,竟至绝笔而死……

前有武牡丹为之守灵,昏迷不醒;后有崔融悲情撰文,为之丧命——这两人的经历更是给武瞾的离去增添了一抹悲情色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