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境内战局(2 / 2)

“如此最好不过了,本王可统帅两万大军,作为先锋,为大将军在前方开路。”

一听说要进攻荆州,秦福当即变得兴奋起来。近半个月,一直都没有驰骋疆场的机会,对一个好动不好静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

“殿下却莫心急,稍安勿躁。有莫将军在北方呼应,我们必须要制定一个周全的计划,更要占据战场的主动权。此次不同以往,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彻底剿灭李庆,绝对不能再给他喘息的机会。”

“来人,马上召集军中高级将领到帅帐。”

狄青雷厉风行,当即便召集将领,开始部署围歼李庆大军的计划。

他们制定计划的同时,莫厝的大军已经率先对荆州城池展开了进攻。就在李庆率军偷袭窦天华军团时,莫厝大军在这一晚,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满平城,一个中小型城池,不到两个时辰,也没费多大劲,便被汉军拿下。虽说只是中小型城池,战略意义极其重大。数万大军连日奔波,终于在荆州有了落脚之地。

于此同时,南下的何奎大军以及杨世荣统帅的大军,都已抵达目标地。三路大军虽朝着不同方向征战,却都在暗暗较劲。

何奎军团最为迅速,当莫厝抵达荆州时,何奎军团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

杨世荣军团的速度其实也不慢,只是距离较远。在莫厝拿下满平城的次日清晨,他的大军展开了入滨州后的第一场战役。当然,沿途也踏平了不少负隅顽抗的沙哲旧部,攻陷负隅顽抗的城池七座。

三方战役开始同步,狄青军团在做出部署和调整后,迅速演变成了第四支大军。

除了这四个军团外,还有第五支军团,那就是秦羽统帅,驻扎在墨城的大军。

经过数月的对峙消耗,滨州王丰炎的大军在弓弩的数次袭击下,兵力捉襟见肘。恰逢此时,收到了李庆的求救。不得不收缩战线,派出一支奇兵去扰乱战局,而他则等待滨州后续援军。

这本是一个剿灭丰炎的好时机,偏偏在这个时候,有斥候带来毕亢叛变投敌于熊洱的消息。正是斥候的到来,秦羽才知道,镇海王世子沙宸豹率军沿海路入汉,与熊洱大军合为一处。援军来势凶猛,又有毕亢的叛变,河口盆地的大军溃败。

对秦羽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噩耗。两军对垒,胜败如何暂且不提。毕亢叛变一事,是他无法容忍的事情。若是其他将领叛变投敌也就罢了,他深知这几位将帅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对于汉军的练兵之道了如指掌。

汉军能有今日之成就,皇帝提出的练兵之道尤为重要,乃国之利器。若是被他人学了去,假以时日,必会成为大汉劲敌。

想到这些,羽王当机立断,大军一分为二,由周亮统帅,前往徐州拦截熊洱与镇海王世子沙宸豹的联军。同时派出一支骑兵,前去营救邬振。

越国战事虽然接近尾声,荆幽滨三州的战事,却越来越乱。尤其是沙宸豹的大军登陆幽州后,河口道溃败,敌军突破防线后,直入徐州境。

徐州地势沿海,驻军多在沿海重镇防守,内陆那些城池本就没有多少驻军。邬振抵达河口盆地防守时,已经征调五万兵士。此刻徐州境内,兵力极其空虚。

仅用五日,熊洱与沙宸豹的联军,连夺数座城池,深入徐州腹地,直奔青州方向而去。此时朝廷能动用的大军基本都已经调动到前线,招募的新兵并无实战经验,贸然迎战,只会徒增伤亡,成为炮灰,敌军眼中的战功。

青徐两州战事告急的快报,一封接一封的飞往京都。

青州一旦发生战事,就是京都的危难时刻。坐镇京都的两位丞相,开始了激烈辩论。

以魏征为首的文臣,坚持将驻守冀州的李存孝调回京都防守。

以陈松为首的武将及兵部,则认为一旦将李存孝统帅的羽林卫撤出冀州,北方兵力空虚,上三州的几位藩王必定会趁机而下,甚至连契丹、突厥也会从中作梗。

现在北方无战事,全凭李存孝一己之力的对抗。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场,但是小股兵力的摩擦,时有发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