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孩儿愿立军令状!(2 / 2)

至于说孩子生的多……开国皇帝嘛,生的少了反而是坏事儿。

但窦太后忍不了的是,李渊宠妾灭子的事儿。

于是,在她的死亡笔记上,又给李渊深深地记上一笔。

“二郎,”席间,窦太后轻声问道:“小清可有婚配?”

“还没有。”李世民嗦着筷子,嘴上回答着,眼睛却盯着面前的烤肉。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二郎。”窦太后嗔怪着说道:“你就是这样做兄长的?就这样一直让小清单身?”

“啊……这……”李世民干咳两声,对窦太后说道:“其实孩儿早有主意……”

窦太后哼了一声道:“你的主意?都一年了,也没见你的主意有用。”

“指望你都不如指望你阿耶做个人!”窦太后又在明着讽刺李渊,“依娘看,你阿姐如今云英未嫁,正配小清……”

说了一半儿,她恍然问到:“等等,你阿姐在你们这儿……”

李世民当然知道老妈是什么意思,他连忙给她解释道:“啊,阿姐在大业十一年与谯国公柴绍完婚,在历史上于武德六年便早逝了……不过您放心,柴绍在今年年初就因病去世了。”

“就算他还在世,我家三娘也断然不会和一个四五十岁的糟老头子续缘。”窦太后斩钉截铁地说道:“那就这样办吧,你去旁敲侧击问一下小清的意见,感情的事,不好强求,如果小清不愿意,那也是你阿姐没有这个福分。”

“唉,只可惜我这三娘,跟随她阿耶吃尽了苦,却没能享享清福,现在有了良配,却……”

见阿娘以袖掩面,李世民不由得立下军令状:“阿娘,你就放心吧,孩儿愿立下军令状!一定能够将阿姐与贤弟撮合成功!”

“哎,这才是娘的好二郎。”窦太后放下袖子,欣慰地说道。

她又补充了一句,嘱咐道:“不过切不可强求,不要恶了小清。”

“放心吧娘,我们两兄弟情比金坚。”李世民大包大揽地说道。

窦太后有点不信,心想小清今天递笤帚挺熟练的,明显就是想看你挨揍。

但为了照顾自己这好大儿的面子,窦太后还是忍住了没有吐槽。

一场家宴悄然结束,阖家团圆的李唐皇室在各回各家之后,只剩下寥寥几人还在立政殿之中闲坐。

窦太后并不是十分喜欢热闹,她也在人群散去之后,回到李渊所在的大安宫之中。

李承乾小哥仨没走,而是留在立政殿中看着李世民欲言又止,尤其是李世民想在秦王府边上营造平阳公主府后,哥仨的脸都快涨紫了。

“你们三个有什么事,赶快说。”李世民皱着眉问道。

李恪伸着胳膊肘拐拐李泰,李泰贼眉鼠眼地摇摇头,又伸手怼怼李承乾。

李承乾龇牙咧嘴,对着李恪和李泰的屁股悄咪咪地一人来了一脚之后才说道:“那个,阿耶,国库没钱了……”

“没钱了?”李世民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娘的,你个败家子!朕给你们留了几百万贯,怎么就没钱了?你怎么不省着点用啊!”

“您看那些政策,都是您和义父制定下来的,办大唐皇家小学需要钱,建设大唐科技院还需要钱,养那群工匠还需要钱,编练新军更需要钱……”李承乾语速飞快地说道:“总之,国库现在是真没钱了,您可不能不认账啊……”

“李哥,李哥……”李清连忙止住李世民的话头:“是我疏忽了,忘了这些事情花费甚大……这样吧,三姐的府邸就由我来办吧,保准三姐满意。”

“你……”李世民刚想问贤弟你还会建筑,就停下话头。

首先,贤弟是仙人,仙人手段凡人自然无法想象;其次毕竟还要撮合他和阿姐不是?也不好当面拂了贤弟的面子。

想到这里,他便笑着说道:“有贤弟出手,阿姐自可无忧矣。”

“那便谢谢小弟了。”李秀宁微微颔首,对李清表示感谢。

李清总觉得有点别扭,明明李秀宁才十六岁,怎么就成姐姐了?

不过要真说起来,李秀宁生于590+年,他生于1990+年,理论上来说做她太祖奶奶都够了。

说起来还算他占了便宜。

这样一想,倒也觉得不是很亏了。

“另外关于国库不足的事情,我也有点不太成熟的建议。”李清说着,打着响指召唤出地球的全息投影。

第一次见到全息投影的李秀宁不禁被吸引住了目光,连带着一旁正在带着李明达练写字的长孙皇后也不禁抬起了头。

(长孙皇后)

“李哥你看,这就是为何之前我提议你先练水师的原因。”李清说着,把地图转向倭国,“一方面是为了去殷洲寻找高产作物,另一方面,则是在海上寻找财富。”

李清也知道现在南美那边的土豆玉米还有红薯并不是现代的高产作物,他那么说也只是给大唐一个动力罢了。到时候取回来,也可以少花一点情绪值置换出经过现代培育的良种。

“海上的财富?”李世民似有所悟地点头:“自古便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民谚,大海如此广阔,想必海上资源也足够丰富……”

“这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在倭国的这两个位置,分别有一个银矿,和一个金矿。”李清指着新潟县和岛根县的位置对李世民介绍道:“后世日本所谓的‘战国时期’,这两处金银矿被开发,银储存量万万两,金储存量也有千万两之巨。”

三小只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他们仨对视一眼,尽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燃烧的熊熊战火。

李世民也忍不住呼吸急促了起来,这么大一个宝山就放在自家的边上,他怎么能不心动?

“这是离你近的,稍微远一点的,还有这个地方。”李清说着,把地图移动到澳洲的位置:“这一座大陆上,也有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矿藏,就是蛇虫鼠蚁多了一点,建议搞点倭国人去挖。”

李清从来不掩饰自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倭国,他可是厌恶到不能再厌恶。

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可能不太被主流所接受,可在大唐这个中古世纪,简直先进得不要再先进了好吧?这可是近现代才逐渐起来的风潮。

再说去那种瘴疠之地,总不能让大唐子民去吧?

(下一章等等,我要出门赴个饭局……)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