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生你不如生块烧饼!(2 / 2)

“倭国和咱往日无怨,近日无仇……”

老朱这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了。

“倭国有一个白银储备万万两的银矿……”

“咱想起来了,咱小时候曾被倭寇抢劫过!”老朱咬牙切齿地说道:“这倭寇的老巢,咱必须给他剿灭!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人!”

这万万两储备的银矿,一下就吸引住了老朱的心,甚至于不惜编造一个仇出来。

如果说只是劳师远征的话,他还真未必能愿意;但目的地竟然有这么大的银矿,那可就……可就不客气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老朱又补了一句。

“哎,你这话说的对。”李清在一旁忽然插话道:“就算你不打倭国,倭国也会在一旁窥测你。”

“真的假的?”老朱明显不信,“就那么一个弹丸之地,竟敢窥测我中原大地?呸!他也配?”

“那应该是在两百年多后,也就是万历二十年。”李清开始讲述万历三大征之一的万历朝鲜战争。

“当时,倭奴国内关白丰臣秀吉结束乱世纷争,一统整个倭国,随后,他就将目光放在了朝鲜以及大明的身上。”

“蕞尔小国!欺咱太甚!”老朱一下就火了。

李清翻阅资料,继续说道:“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丰臣秀吉在万历十九年五月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他在万历十九年的六月份,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他有意于万历二十年的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朝,并请予以协助。”

“李昖断然拒绝了丰臣秀吉的提议,毕竟朝鲜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已经持续了二百多年。而当时朝鲜情况也不怎么样,八道武备废弛,李昖又重文轻武,朝廷内斗激烈,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馀年”。”

“收到拒绝的消息,丰臣秀吉也不意外,开始准备侵略事宜;万历二十年二月,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辅助倭国进攻大明为理由,正式出兵。”

“万历二十年三月初一,第一军团率先渡海抵达对马岛待命,仅仅过去二十天,在三月二十日这一天,朝鲜王京汉城便正式陷落;五月初六,正式攻克平壤城。”

朱元璋和李世民尽皆愕然道:“怎么这么快?”

“前面不是说了吗,朝鲜承平二百多年,而倭国则刚刚结束乱世,水平肯定都是不一样的。”李清笑呵呵地说道:“不止你们觉得快,甚至当时的大明朝廷都觉得不可思议,以至于有相当多的人认为这是朝鲜和倭国联手做的局,就是想引大明入套。”

“大明迟疑了一个多月,终于将消息打探清楚,于是便先遣一千多人进入朝鲜。但由于朝鲜方面给的情报不足,粮草供应也不到位,所以先锋祖承训兵败平壤城。再加上朝鲜一直想要要求明军能够由朝鲜将领指挥,祖承训极为不满,将上述情况与总兵杨绍勋尽皆言明。”

“呸,他朝鲜可真是臭不要脸!”老朱当即就不乐意了,你一个藩属国,还想指挥我大明天兵?

就凭你们这讲起道理叭叭叭,落到事上泪哗哗的怂德行?

“谁说不是呢?”李清笑呵呵地说道:“后面的事儿就不用说了,朝廷出动四万余人,迅速收复平壤。又打了一年,丰臣秀吉想要保全战果,于是便遣使议和。”

当然了,两边使臣欺上瞒下上下其手的事儿也挺有意思,倭国的小西行长和明朝的沈惟敬合伙伪造关白降表,可以说是东亚大区的优秀匹配机制了。

“然而万历二十五年正月,丰臣秀吉再度发动战争,结果被明军一路推到蔚山,也就是海边。最终由于丰臣秀吉暴毙,倭国军队也无力再支援,这场战争最终以明军大获全胜而结束。”

从作战之初,明朝军队人数便远远低于日军,丰臣秀吉调动的兵力达到十四万之多。然而明朝援军预定是出动七万,但实际上也就是四万左右,到了万历二十六年才陆续增兵。

当然了,某些汉奸一直嘴硬,在他们的嘴里,明军可谓是一路从鸭绿江输到蔚山,倭军从平壤一路赢到海里。

史书可能会骗人,但战线永远不会骗人。

“咱汉人政权打小日本儿,根本就没输过。”李清呵呵冷笑,“无论是白江口,还是万历朝鲜战争,小日本都不堪一击;反观蒙元被所谓神风吹进大海,还有五百年后满清的甲午战争,输的裤头子都掉了。”

老朱冷哼一声,当即便下定决心:“打,这倭寇必须要打!就算不为了那点银子,咱也必须给他打的屁滚尿流,不能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

不得不承认的是,老朱绝对是一个负责任的祖宗,至少他从来没想过相信后人的智慧。

老朱又骂骂咧咧地阴阳怪气了几句倭国后,忽然问道:“贤弟,你说那万历是二百多年后的皇帝?”

“是的,理论上来说,万历朝鲜战争距今应该得有二百一十八年整。”李清笑着说道:“万历皇帝的名字叫做朱翊钧,按照你给老四这一脉排的辈分‘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来算,朱翊钧应该是你的九世孙。”

这么算没毛病,如果论xx世孙的话,儿子应该是一世,孙子是二世。

“那老四之后,到这个万历之间,还有七个皇帝?”老朱再次问道。

“哦,那不是,总共有九个。”李清挠挠头说道:“有那种没儿子的,最后只能选弟弟即位的。”

“原来如此。”老朱点点头,又问道:“那老四的儿子,这皇帝做的怎么样?”

“你说明仁宗朱高炽啊,”李清笑呵呵地说道:“朱大胖挺好的,他的性格和老大很像。在朱棣北征的过程中,都是他朱高炽在朝中监国,帮他周转策应,后来的人都调侃他们的关系是‘明仁宗和他的征北大将军朱棣’。”

“那咱想去看看他。”

一听朱高炽和朱标性格像,老朱立刻就来了兴趣。

虽然看不到标儿当皇帝的样子,但能看看和他像的,倒也挺好。

“咱们倒是可以去一趟永乐十五年,难道你不想看看那个当了十多年皇帝的老四吗?”李清笑呵呵地问朱元璋道。

“咱不是见过老四了吗?”老朱愕然地问道。

“那是建文年间的老四啊,你忘了?”李清伸手敲敲自己的脑袋,表示对老朱的鄙夷。

老朱恍然大悟:“瞧咱这记性,建文是建文,永乐是永乐哈……行,那咱先去看永乐年间的老四!”

李清看了一眼朱标,对老朱说道:“那就这么定了,一会儿咱们先去永乐十五年看一看,见一见那个老年的朱棣。”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