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我,(),打钱!(2 / 2)

“抱~”李秀宁冲着李清张开双臂。

李清上前,抱住李秀宁,看了一眼她手里的牌……

好家伙,二五八万,二五八条,二五八筒,东南西风……

你这也一张都不成张啊……

“姐,改个姓吧。”李清伸手摸摸李秀宁的脑袋。

“改什么?”李秀宁抬起头皱皱鼻子。

“姓宋吧。”李清叹息一声。

“为什么?”李秀宁不解地问道。

“以后你就是干输省,常输市,老不赢大队小宋同志……哎哟……”

说完,就被李秀宁狠狠地掐了一把。

众人皆笑,上家的长孙皇后掩嘴笑道:“三姐今日也实在是太不走运,就算我喂牌,她也和不了……”

李秀宁哼了一声,起身道:“不玩了不玩了,今天手气不好,等明日再与你们杀个痛快。”

“明日,明日三姐还能下得来床吗?”长孙皇后开起车来,车速简直能碾人一脸轮胎印子。

“啊这……”李清都有点不会了,只能挠着头尬笑。

李清也没顾着自己休假,同时也给天策府放了假。

明朝这边他管不着,但他老婆好歹是天策府的元帅,这一块儿他还是说了算的。

其实明朝他也说了算,老朱也没拿他当外人。

自从实行了现代军衔制度,天策军便越来越现代化。大唐唯一的大元帅是李世民,李承乾是元帅,等他登基之后,自然也就是大元帅。李秀宁身为天策军的元帅,军衔自然是元帅;剩下诸如李靖、李绩、尉迟恭、秦琼、程知节等人,都是元帅。

军官之外,便是士官,以及列兵。

“老卫,回家啊?”

大唐天策军驻地,一名二级军士长对另一名一级军士长说道。

“嗯,好久没回家了,可不得回家看看?”那名姓卫的一级军士长笑着回答道。

如果李世民在的话,一定能够认出来,这位姓卫的,正是当年在昭陵前说“俺还以为是太宗皇帝在打高宗哩”的卫六郎。

自从天策军从贞观、永徽以及绍圣三朝广泛征兵后,三朝许多老兵纷纷报名。由于卫六郎武艺不错,还会点铁匠活,更重要的是他还和李世民认识,所以便被选入天策军之中。

多年的征战下来,由于卫六郎本身聪明勤劳,熟练掌握着多门火炮的维修手艺,所以便被提拔为一级军士长,享受大校待遇。

每个月发到手的军饷,足足有一百银元,还不算各种津贴。所以这日子过得也极为宽绰,再也不似之前在嗣圣朝那般拮据。

在贞观朝,卫六郎的日子过得红火。大女儿今年十三岁了,在长安第一中学念书,每学期都能拿到不少奖学金。小儿子现在在读小学四年级,没有大女儿聪明,每天就知道疯玩耍闹,完全不像他姐姐那样省心,端的是十分愁人。

现在的长安,如同二十世纪初期的纽……新乡一样繁华,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俨然就是一副摩登都市的样子。

在李承乾“环保”的政策之下,工厂那滚滚的黑烟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净化后的白色烟雾。李承乾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对于环境,能不去污染就尽量不要去污染。

即便是前几年内燃机研制成功,现在大街上跑的相当一部分车都是内燃机车,也没有那种污染严重的样子。

这要归功于李清的治理,毕竟长安周边的森林又回来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不仅中止,甚至还把沙漠平推了回去。

对,仙师就是这么吊,夺天地之造化。蒸馍,你不扶器?

所以,长安已经比前几年好上太多,不再是原来那种浓烟滚滚伸手不见五指的“勒是雾都”景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蓝盈盈的天空。

倒也不是李清矫情,毕竟他以前在国际庄坐飞机的时候可是深有体会。在地上灰蒙蒙一片,飞机飞上天空之后上面却是一片蓝天——往下一看,地上是一团灰蒙蒙的雾蛋。

实在是……一言难尽。

由于贞观朝缺人,所以当时的绍圣朝还有永徽朝的居民移居了不少。像是卫六郎所在的那卫家村,便有不少人顺着当时李承乾推出的落户政策,安家在了贞观朝的长安城。

卫六郎所住的那个小区,周围都是老卫家村人,这些老邻居们基本都在不远处的工厂之中上班。

现在并不是上班的时间,大唐按照每周七天划分,周六和周日为假期,周一到周五是工作日,全面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至少在长安这一片能管过来的一亩三分地,还是严格执行的。

在工厂之中,也有各种工人俱乐部。很多人下班之后不喜欢回家,便在工厂之中三五成群,根据兴趣爱好打打篮球,或者唱唱歌,跳跳舞,日子过得也很舒服。

卫六郎的老婆也在纺织厂中做女工,大唐风气开放,并不如同后世一般裹小脚。再加上生产力提升上去之后,李承乾推行的“妇女解放”政策。很多妇女都走入工厂,加入了工作。

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步上天。像是在纯古代搞什么妇女解放,完全是空中楼阁。但是生产力提升上去之后,反而成了迫在眉睫的话题。

卫六郎的婆娘正坐在楼下的凳子上看孩子们在不远处玩飞机跳格,正困顿呢,就看她儿子欢呼一声阿耶,冲向了卫六郎的方向。

“哈哈,你这小子。”卫六郎抱起他的儿子卫忠国,笑着骂道:“不知道学习,天天就知道在外面撒欢疯跑,给你娘添乱。”

卫忠国也不敢反驳,只是嘿嘿笑着搂紧阿耶的脖子。

“当家的。”卫六郎的老婆李金花笑着迎上来,接过卫六郎手里拎着的两大包东西。

“这些可是好东西。”卫六郎呵呵地笑着:“仙师给咱们发的福利,车里面还有……忠国,你先下来,跟我去和你娘拿好吃的。”

一听是好吃的,卫忠国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贪嘴的时候。听到吃,那简直比亲爹都亲。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可不是说笑的。

“看看,油,米,还有面——喏,这些是罐头……嗯,罐头就是……不太好形容,反正味道十分美味就对了。”卫六郎的声音十分爽朗,“看,这些是香料,煮肉的时候放进去一些,味道好极了。晚上叫上老街坊,到咱家好好吃一顿,一起开开荤。”

“瞧你说的,现在咱村里人,一个个日子过得红火着呢,都没短了油水。”李金花白了卫六郎一眼:“就说咱隔壁的王二家,哎哟,前天晚上人家王二婆娘给我端了一大碗羊肉过来,说给咱家思莹和忠国补补身子。还有杨叔家里,婶子经常给思莹和忠国零嘴吃,我可都记着呢,咱可千万不能忘了人家。”

“哎,好嘞。”卫六郎高兴地笑着,对于自家婆娘说的事儿,他当然记在心上。

自己出门在外,人家帮衬着自己,那都是情分。正所谓礼尚往来,可不能觉得是应该的,就断了情分。

卫六郎给各家都备下军中发下来的各种补贴,挨家挨户地敲门,一方面是分点好东西让邻居们尝尝鲜,另一方面是约着老少爷们们晚上到家里来喝两口。

收到礼物的各家自然是笑得一团和气,直说卫六郎现在是越来越有能耐。

晚间,各家齐聚在卫六郎的家中。男人们喝酒的一桌,女人们不喝酒的坐一桌,孩子们自己坐一桌。吃的也丰富,从新鲜的海鱼,到鸡牛羊猪,可谓是应有尽有。

“六叔,你给俺们讲讲呗。”刚喝上一口,卫六郎身边的小年轻就迫不及待地说道。

卫六郎斜了他一眼,那小年轻立刻十分懂事地递上一根儿烟到卫六郎的嘴里,并且掏出火柴为六叔点燃香烟。

那可是上个月最佳员工评选的奖品——奖品是五个银元,厂长见他吸烟,又从兜里掏了两包“大明宫”牌香烟送给了他。平时他都宝贝着,恨不得供起来,只有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才会肉疼地拿出一支。这种一银元一包的顶级香烟,他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哪里会舍得自己抽呢?

现在为了听六叔这些年征战的故事,豁出去了!日子不过了!

卫六郎满足地吸了一口,缓缓地吐出烟雾。他伸手拍拍那小年轻的肩膀,笑着说道:“顺子,你说,讲啥。”

“就讲讲你都去过哪儿呗。”顺子的两只眼睛亮晶晶的,他也想上战场,跟随陛下南征北战。只可惜自己并不是老兵,武艺也不高强,更没有那种过硬的专业技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跟随陛下出征。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