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牵线(2 / 2)

康驰点了点头:“我想采购常春光所的半成品,拿到铪工大的代工名单……可以吗?”

好家伙,

这是想直接在别人的科研基础上搞事情?

张达远顿时皱起了眉头,摇头道:“代工名单应该没问题,但采购半成品估计有点难,你这不是让人家把现有的科研成果泄露给你嘛……”

“……”

被张达远这么一提醒,康驰也才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这主要还是他的心态,有点没摆对,

只觉得自己掌握了全套技术,因此考虑更多的是自己找他们代工,会不会泄露自己的技术,反而下意识地就忽略了,别人对自己技术成果的重视程度……

人都是自私的,在这种双方技术都不透明的情况下,互相提防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而这种无形竞争所导致的科研资源浪费,在国家统筹主要科研力量的华国其实还算好的了,

放在以公司个体为主要科研单位的资本国家中,科研力量的浪费更加严重,竞争才是主基调。

只有在个体实力实在有限,无法单独完成的情况下,才会迫不得已寻求合作。

对此类科研矛盾,康驰也有些束手无策,他是私企,得考虑自己的利益,人家是国家科研单位,得考虑拿出的科研成果对不对得起上面拨下来的经费,

所以,偷懒的路线,看来还是有点行不通了……

看着康驰紧锁的眉头,张达远突然问道:“你对euv光刻机已经有把握了?”

康驰苦笑道:“如果我说有,你信吗?”

张达远也愣了愣,开始认真思考起了这个虽然是他自己问出来,但其实连自己也没真正思考过的问题。

然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造光刻机可比硅片难多了,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甚至需要拆分到以国家为科研单位才能完成,

也就只有华国才会这么头铁,被技术封锁了也要咬紧牙关,自己苦研破局之路,

换任何一个国家,估计都已经放弃挣扎了。

而这个时候,一个单独的个人,突然说自己对造光刻机有信心。

谁信呢?

但想到康驰此前的战绩,

张达远又不敢直接判他死刑,

毕竟无论是硅片,还是他后来搞出的采油虫,哪个像一个人能搞出来的?

虽然康驰也借用到了大汉硅业的科研团队,但张达远其实很清楚,这里面起到关键作用的只有康驰一个人而已,

那些人说白了,就是给他打下手的技术工人。

不然硅信科技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没把硅片搞出来,怎么康驰一过去就解决了?

采油虫这玩意就更不用说了,

他专门找吕首长要了份设计图,至今还记得在看到它的机械结构设计后,内心的那种震撼感有多么强烈。

这种震撼感,在他四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也只出现过不到五次。

第一次还是三十多岁的时候,作为一名参观者,看到瑞仕核子研究中心那台巨大的对撞机时,所感受到人类对科技探索的决心和勇气。

在此之后,已经很少有东西能让他叹为观止了。

想到这里,张达远突然对康驰开口道:“我可以给你和常春光所牵线,促成你们的合作……”

“如果你真有信心,我还可以给你支个招,那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何永教授,他这人有个特点,就是很容易中激将法……”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