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出手(两章合一)(2 / 2)

惊鸿楼 姚颖怡 291 字 22天前

之后,姜远方逃出襄阳城,他投靠了宝象王,并且说服了当时势力最大的三位峒主归顺宝象王,宝象王封他为大将军。

钟意声音淡淡:“能用了。”

两人走进屋里,何苒问道:“你这么晚过来,是有事吗?”

她留在劳府用膳,走的时候带了一大堆零嘴儿。

何苒知道陆畅口中的“生意”,肯定不是银楼里的生意。

陆畅点点头:“金嫂子煮面给我吃了。”

劳光怀一怔,苦笑道:“我早就乞骸骨了,再说,你让我出山,就不怕被世人垢病?”

何苒说道:“董家早在晋王起兵之前就已经去了江南,那个董近真又是怎么回事?”

为此,覃阿彩母子与侬老大三兄弟明争暗斗,表面上是覃阿彩母子掌控了军队,可实际上侬老大三兄弟因为握着侬六娘,才是真正有话语权的人。

上官夫人大喜,兴高采烈地准备果脯去了。

八爷眼光高着呢。

何苒问道:“你吃饭了吗?”

陆畅:“来人是从金陵来的,他是原工部侍郎董大人的家仆,他请惊鸿楼寻找董大人的孙女董近真。”

姜远方的两儿一女全都为此死于非命,那些汉官更是给姜远方扣上通匪的罪名,将他关进大牢。

朝廷多次武力镇压,但是作用不大。

陆畅:“还没有谈到价钱,您同意接单了,我再报价。”

劳光怀这时才问道:“你来找我,可是有事?”

表面上二后平起平坐,实际上王豪却不让侬六娘生下孩子,他不想有峒人血统的后代。

何苒问道:“开价多少?”

何苒说到这里,目光炯炯看向钟意。

何苒叹了口气:“外祖父,您是最合适的人,也是我最能信任的人,我现在太缺钱了。”

姜远方买通看守,从大牢里逃出来。

陆畅俏生生地站在何苒面前,何苒笑着说道:“两三个月没见,你好像又长高了。”

木玲没想到何苒只给了她三十人,她虽然有些失望,但想起侬六娘曾不止一次表示对何苒的钦佩,她想,这虽然只有三十人,可说不定这三十人都很厉害呢。

“这果脯是我自己做的,你尝尝合不合口味,若是喜欢,我让人给你多装一些,你带在身上,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吃。”

董夫人逢初一十五便会带着家中女眷去寺里上香,有人便在寺里与董近真寻偶遇,令董近真名声受损。

何苒很想管这件闲事,也很想趟这潭浑水。

能被小八当成客人的,可没有几个。

直到周池登基,也没有把那块地盘收入囊中,也就是说,西南之地一直都是宝象王的。

清酌迎了出来,对何苒说道:“是畅姑娘来了。”

直到宝象王死了,姜远方也死了,宝象王的子孙们发生内斗,周池才趁机出兵。

那时周池周池就在襄阳。

董近真的外祖家姓齐,齐老太爷是一位老翰林,齐家也是书香门第。

何苒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享受过这种来自亲人的温情了,她拿起一片果脯放在嘴里,开心地说道:“这果脯真好吃,外祖母,您给我多装一些,我平时想买都买不到这么好吃的果脯。”

何苒之所以会提起这段往事,是因为她知道,周池后来肯定是悔不当初。

钟意没有说话。

何苒笑着说道:“你现在才是大掌柜,这事你能作主。”

董家一直都在寻找董近真,可是没过多久,朝廷迁都南下,董家才不得不停止寻找。

刚进家门,小八便飞了过来,大声喊道:“有客人有客人。”

不是会不会的事,是他做不到。

她想起了钟意从鹤林观接手的那些女杀手。

姜远方来投奔周池,并且承诺,他能说服峒王归顺朝廷,但是事成之后,周池要封他做一地宣抚使。

果然,何苒看到钟意那张万年寒冰脸,肉眼可见地变色了。

何苒叫来钟意,她没有拐弯抹角,直接便说了峒溪的事。

可是离得太远了,周沧岳去还差不多,但是一来侬六娘不一定想和周沧岳合作,二来周沧岳自顾不暇。

清酌口中的畅姑娘,就是陆畅,陆臻的堂妹,现任京城惊鸿楼大掌柜。

而是惊鸿楼真正的生意。

钟意冷声说道:“你不怕我成为第二个宝象王?”

周池以一国之力,到死都没能打败宝象王,钟意何德何能,能成为第二个宝象王?

就是何苒也自认至少现在,她还做不到。

陆畅说道:“据那位家仆所说,董大人返乡之后便闭门谢客,但是他毕竟曾经身居高位,他不想见人,却有很多人上赶着与他结交,那些人打听到董近真还未订亲,先是上门提亲,被拒之后,又想方设法接近董近真。

几天后,由钟意带队,何江琪为副队长的队伍组建完毕。

金嫂子就是这里的厨娘。

劳光怀怔了怔:“你让我去户部?”

这位董大人,虽是文官,却并非靠科举入仕,他家祖上,俗称手艺人,一家子都是能工巧匠。

官员考之后,她便在文贤殿的偏殿里办公,但从不在那里过夜,哪怕忙到深夜,她也会回到老磨房胡同的家。

侬六娘识破他的居心后与之反目,揭竿而起,在老峒王的支持下抢了王豪一半的地盘。

姜远方为了感谢宝象王的知遇之恩,终其一生守护着那一方土地,当时姜远方所辖之地,就是现在王豪和侬六娘加在一起的地盘。

“你想让我去?”钟意问道。

何苒暗暗吃惊,没想到竟然接到了董大人的单子。

陆畅试探问道:“那就是能接?”

“当然能接了,赚钱的事,不接就可惜了,不过这单子难度不小,你可以抬高价钱。”何苒说道。

陆畅高高兴兴地走了,次日何苒便从流霞口中得知,陆畅开价三万两,董家答应了,并且付了五千两的订金!

董近真这个名字,一看就是认真起的,所以这一段不是硬插进来的,前面有伏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