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皇帝巡街(2 / 2)

赵桓一身黄金甲太显眼了,百姓认出他,纷纷跪倒磕头,高呼万岁,一个个用充满敬畏和感激的眼神望着他。

皇帝真的没有骗他们,皇帝没有跑,跟他们在一起同生共死,皇帝的话真的做到了。

而且他没带多少护卫就上街,而不是躲在戒备森严的深宫大院里。这样亲民的皇帝百姓如何不爱戴?

赵桓一路给乡亲们拱手,不时停下来跟百姓交谈,嘘寒问暖,很多百姓都流着泪磕头感谢皇恩。

来到一个街口,是太学生和御史中丞秦桧他们宣讲抗金的街头宣讲点。

赵桓不想打扰他们的宣讲,便命人取了一件大氅裹在身上,将自己抢眼的黄金甲全都包裹住了,还用一块帕子把头上的金盔也裹了起来。

由此一来,就没有人再认识他就是皇帝,也就没人找他叩拜下跪,他也可以从容的查看秦桧、陈东他们的演讲。

他转到一处繁华街道时,看见很多人正围着一个高台听一位中年官员正滔滔不绝的宣讲着。

赵桓一眼便认出了正是御史中丞秦桧,秦桧得口沫横飞。

还别这秦桧的口才还真是一流的,如果他口才不好,也当不了大奸臣,也讨不了宋高宗的欢心。

赵桓从另外一条街往前走,又看到了太学生陈东和一些大学士正分散在各街头鼓舞士气。

这位太学生陈东可是北宋末年有名的学生运动领袖,他领导了好几次太学生的学生运动。

当初罢免蔡京等六个奸臣,就是从太学生陈东带着一众太学生上书,并在皇宫外伏阙请命开始的。

这是一个极有号召力的学生领袖,之前的宋钦宗曾经给了他官职,但他拒绝了,他做这一切他了不是为了做官,只是为了忧国忧民,现在同样如此。

赵桓很是赞赏的远远看了看,忽然发现街边墙上贴着檄文,便上前细看,只看得热血沸腾:

“金寇纵兵南下,侵我汉疆;无城不屠,尸塞水道,血染河殇,骨露荒野,堆砌成校长街空荡,失之熙熙,万人空巷,不见攘攘。自盘古开地以降,中华之劫难,无过于此者。

东起扬州,西连巴蜀,兵甲成群,行伍相接,鼓声动而南风起,剑气冲而北斗平。万众悲歌,气吞山河。以葱虏,何愁不催。

诸君但尽人事于日下,必垂青史以永芳。圣人之云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者,尽在今朝。”

赵桓击掌叫好,问:“这是何人所写?”

孟忠厚赶紧派人去问附近担任警戒的兵士,得知就是太学生陈东所写。

赵桓心情激动望着远处正在慷慨宣讲的陈东。

这人有大才,一定要提拔重用。

随后,他又去了几处放粥的粥棚。

秩序井然,百姓都排着队领粥,到街边背风处喝着。而街头已经开始出现一顶顶帐篷了,一些老弱妇孺优先被安排进了帐篷。

这些帐篷都是朱皇后带着宫女和宫里的裁缝一起连夜缝制的,现在还在加紧缝制。

赵桓很满意。

负责放粥的开封府尹邵溥得到消息,急急忙忙赶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