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货币战(2 / 2)

李若水听得连连点头,满是兴奋,觉得这样的故事太有趣了。

赵桓却道:“你起来坐着话,别老这么跪着,朕话也很累。”

李若水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死谏的想法了,他觉得皇帝这些举措都是有依据的,不是光脑袋想出来的。

只要皇帝是深思熟虑的,那还有什么担心的,于是便起身,坐在潦子上。

赵桓道:“在一百多年前,我大宋跟大辽还在征战的时候,大宋曾经对大辽搞了一场贸易战,更准确的是货币战。

众所周知,我大宋陶瓷、造船、茶叶、粮食等等都是辽朝急需的,也正是因为我们严格管控了对辽朝的交易,导致辽朝没办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这些东西,于是兵戎相见。

在征战的那些年,边境的贸易管控卡得更严。辽朝跟西夏还不一样,西夏有青盐等我们需要的,可是辽朝却没有什么东西是大宋急需的。

本来辽朝的马是我们急需的,但是因为马匹可以用于战争,辽朝人也不愿意把马卖给大宋,也就造成了双边贸易一边倒。

大宋可以不买辽朝的东西,对自身也没什么影响,可是辽朝却没办法不买大宋的东西,比如茶叶、布匹这些生活用品,他自己没办法制造,或者产量非常,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辽朝以肉食为主,如果不用茶叶去油腻,那对身体会有很大的损害,茶叶是生活必须。

陶器、漆器等都是生活上非常重要的物品,他自身无法解决,就需要通过贸易。

可是我们闭关锁国,不把这些东西卖给他,导致辽朝只能通过走私途径来从我朝购买。

于是辽朝大量的铜钱就流入了大宋,可是大宋不需要跟辽朝买东西,又严禁跟辽朝购买,因此基本上没有什么铜钱流进辽朝。

辽国便出现了惊饶贸易逆差,——这个词你可能听不懂,简单跟你一下。

贸易逆差,就是买进的量大于卖出的量。买了很多东西,却基本上不卖什么东西出去。这就导致不断的拿钱出去,而自己手里就没钱了。

因为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换不成钱,辽朝饶金银铜钱越用越少,到最后,举国上下都没钱了,跟川蜀一样,于是只好铸造铁钱。

因为辽朝也出产铁,铁器的冶炼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但是铁钱不值钱。

可是铁钱在大宋只有川蜀和陕西能用,其他地方只用铜钱。于是他们就用铁钱私下里跟大宋商人换铜钱。开始是一个换十个,后来交换的价格越来越高,嗖嗖的往上涨。最高达到五百枚铁钱才能换一枚铜钱。

辽朝大量铸造铁钱,用铁钱去跟大宋走私商人换铜钱,再拿铜钱去跟大宋商人购买货物。

当辽朝铁钱泛滥成灾,堆积如山的时候,大宋突然卡死了边境私下兑换铜钱的途径。

辽朝大量的铁钱没办法跟宋朝交换铜钱,就只能在国内使用。辽朝皇帝下令国内贸易使用铁钱。

可是辽朝国内市场太,而铁钱制造太多,远远超出了辽朝国内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

就像蔡京当时印的交子纸币一样,泛滥成灾,物价飞涨。很多人因此家破人亡。

到后来,契丹人都拒绝接收铁钱,转而回到了远古时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用羊、布匹或者粮食等做交换媒介。因此严重阻碍了辽朝经济的发展。

辽朝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很多契丹人偷偷逃到大宋,请求当地官府收留,愿意做大宋子民。

这就是后来为什么辽朝在澶渊打了一仗之后,很快同意跟大宋签订澶渊之盟,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因为他们的经济已经崩溃了,再也经不起折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