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岳飞岳鹏举(2 / 2)

赵构觉察到身后有些动静,回头看去,却见刘浩身后一年轻将领,大约二十来岁,正目不转睛的盯着高进、赵子亮等人身上的装备,尤其是发现这股骑兵居然是一人双骑,加上巧的诸葛连弩,让其眼睛发亮,一直紧紧地盯着看,口中却忍不住啧啧称赞。只是碍于军纪,不好动问,全身迸发出一股朝气与活力,再看其手中一条双钩大枪,好像比高进的还要长一些,只是胯下马儿,并非良骏,稍有遗憾。

刘浩见状,忙回头喝道:“岳飞,不得无礼。”

“什么?他叫什么?”赵构闻听,手一紧,已是勒住“追风”,紧紧追问刘浩道。

见王爷变色,刘浩心里大惊,忙施礼道:“王爷息怒,此乃人手下偏校岳飞,冒犯王爷虎威,还请王爷见谅。”

“哈哈哈……”赵构大笑,道:“不怪不怪,刘将军手下亦是藏龙卧虎啊。”

见赵构并没有恼怒,反而很高心样子,刘浩放下心来,也笑道:“王爷明鉴,岳飞曾两次投军,有勇有谋,又有一身功夫,难得的是胸怀报国之心,跟随在下,和金兵多有交锋,鲜有败绩,已经有军功。”

赵构心里也是激情澎湃,不能自已。没有想到,自己心目中敬仰的抗金英雄,却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见面。赵构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知道岳飞在这个时期前往相州投军,自己急于前来相州,虽是布局所需,但找到岳飞招揽麾下,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却没曾想,人还没有进入相州城,自己的一份心愿先实现了。

作为后世精英,赵构知道历史上对岳飞之死有着众多的法。有学者认为岳飞之死完全是被宋高宗赵构和其爪牙秦桧,为了偏安一隅的一己私利而作出的牺牲品;也有的学者认为岳飞性格缺陷所致,不懂得进退避让,完全不具备从政条件,只能是政治漩涡中的一朵浪花,被其吞灭;还有学者认为是岳飞犯了皇家大忌,拥兵自重,不听调遣,和皇帝讨价还价,更是轻言立储,还对上位者“指手画脚”,所以才遭高宗“心怀恨之而不能释”。如果帝王已有杀人心,原因,一条足够,没有,也校

不管是什么原因,岳飞之死,对大宋来讲,都是自毁长城,抗金的砥柱之力已然倒塌。据闻,即使是大金朝,底层百姓军兵听闻“岳爷爷”冤死风波亭,唏嘘者甚是众多。“岳爷爷”的威名,在宋金两国,俱是显赫。

“高进。”赵构挥手向身后叫道。

高进急忙道:“王爷,有什么吩咐?”

赵构一指岳飞,爽朗的笑道:“英雄岂能无良驹,把‘火龙驹’赠与岳将军。”

高进原先的坐骑也是良骏,唤作“红云”,因其喜欢红色的马儿,赵构便将那野的坐骑赏给高进。赵构的近卫亲军都是一人双骑,在装备上,赵构一向秉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是舍得血本的。

高进跳下马来,拍拍“火龙驹”的脖子,算是和它告别,将“火龙驹”的缰绳塞到岳飞手里,笑道:“岳将军,请!”自有手下将校把他的“红云”牵了过来,高进翻身上马,跟在赵构身后。

岳飞看着递在自己手里的缰绳,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接,自己的上司刘浩没有发话,岂敢私自收受;不接,这“火龙驹”可比自己的坐骑强太多了,就是刚才一递,“火龙驹”也就这么稍微靠近一点,自己的坐骑已是稍显退意,自己多少次不能全歼金兵,只是击溃,和胯下缺少良驹有很大关系,况且,“火龙驹”无论从品相还是马龄,都是上上之选,自己一眼就喜欢上了,对于一个大宋底层将领来讲,得到一匹良驹,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今突然送上门来,又是王爷所赠,心里真是有点舍不得放手。

见岳飞看着自己,手里却紧紧攥着缰绳不撒手,刘浩又气又乐,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王爷对岳飞突然青睐有加,宝马相赠,但毕竟是王爷之命,岂有回拒?心里暗责岳飞不晓事,却笑道:“岳飞,王爷有赠,还不快快谢过。”

岳飞闻言心中大喜,忙跳下马来,跪地谢恩。

赵构道:“岳将军请起,此马乃大金猛安那野的坐骑,唤作‘火龙驹’,大辽十骏之一。那野灭辽之战,立下大功,得金主赏赐。今,我把‘火龙驹’赠与将军,希望在战场之上,能助将军一臂之力。”

岳飞闻听,心里热烘烘的。想想与康王殿下初次相识,就以宝马相赠,岳飞深知,一匹良驹在战场上的作用,从内心深处,岳飞已经视赵构为知己,大有投桃报李之心。再加上在军中,已有对这位王爷近期所作所为的传闻,或许有一些不符之词,但毕竟是出自皇家的决然抗金第一声,冥冥之中,岳飞觉得赵构才是他的唯一归属,心里暗暗拿定主意,一定追随康王,以此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赵构并不知道,出于对岳飞骨子里的喜爱,加上自己随手相送宝马之举,已经完全收服了岳飞之心。

“岳家军”,这可是抗金的一块金字招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