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赵构的担忧(2 / 2)

想到这里,他吩咐吴喜道:“告诉高进,把近卫军全部派出去,分成四组,东京外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部派出接应组,务必在第一时间接应到赵子亮、梁景二人。把刘浩、岳飞叫来,我有事吩咐。”吴喜领命而去。

赵构再次陷入深深地思考当中,扳扳手指头,现在自己手里可用之兵,磁州龙湾军营约有三千精锐在训练,骑兵大约五百左右,现在勉强可用;宗泽手下大约有一万五千人左右,骑兵不足千人,临走时要求轮流去龙湾军营集训,不少于三个月,现在还不成军,不能指望成为精锐之师;相州可用之兵,大约二万,其中厢兵占约六成,真正能上战场的,不足万人,骑兵奇缺,不足千人;至于周边府郡之兵,赵构只能暂时归纳为辅兵计算。昨日左吉已经飞鸽传书送回来消息,自己已经联络上了河北太行山忠义社义军梁兴所部,这是一股不的力量,盘踞在太行山,四下里打游击,由于得不到朝廷承认,钱粮、兵器无继,抗金形势不是很乐观,急需朝廷册封,以便名正言顺的就地补给……

这些军事上的事情,自己还能打起精神应付,可随着人马地盘的扩大,他急需一位运筹帷幄之人来替自己分忧和具体实施,到底,自己的军、政、民这套班子还不齐全,以至于常常有一些无力之感,这才知道,自己以往读到的穿越中的人物,什么事都有贵人相助的情节,还真是那么的狗血。

还是要尽快把李纲请过来,现在自己没有真正吸引人或让人臣服的东西,大宋官家,可还在东京城里浴血战斗呢?纵是李纲现在就在眼吧前儿,恐怕也抵不过京城里的一纸诏书,可如果真是和大宋官家在一起,李纲的后果未必好,不见李若水、张叔夜的历史结局吗?

可在历史上,李纲是在闻听京城失陷之后,转而投奔赵构,自己现在是尽力改变东京陷落的历史呢?(能不能改变,其实赵构自己也很清楚,很难。)还是静观历史走向,自己适时的扭转一下局面更合适?

历史不是偶然造就的,但无数次的偶然,必然会成就一段历史。赵构拿定主意,还是顺从历史大局,自己从中推一把,积少成多,在成势之后,再顺势而为。

“报告!”门外吴喜高声叫道。

这是赵构实行近卫军军改的要求,他首先要在日常行为中,完全按照后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来实行,当然,是缩减版的,加上了一些符合当下情况的条令内容。

开始确实让这帮兔崽子不习惯,但在赵构把几个刺头严厉驱除出去近卫军队伍后,吓得其他人,老老实实的每晚上像乖宝宝一样,勤奋学习、刻苦识字、背诵条令,再也不敢炸刺儿。近卫军,多少人梦寐以求要求加入,现在让人家踢皮球一样给踢了出来,无论走到哪儿,无论你多牛气,一是让赵构踢出近卫军的,都臊眉耷眼的抬不起头来,也没有那支队伍敢要。几个人在其他队伍里转了一圈,实在不能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一咬牙,集体来一个负荆请罪,在赵构的忘机楼前跪了一夜,才允许“戴罪立功,以观后效”,全部打发到后厨扛大锅。即使扛大锅,也是在近卫军,好过出去遭白眼,掌旗副使秦钟就是其中一位。

“进来。”赵构威严的声音传了出来。

随着声音,吴喜带着刘浩、岳飞鱼贯而入,吴喜先向赵构敬了一个后世的军礼,声音洪亮地报告:“报告王爷,刘浩、岳飞奉命带到。”

赵构点点头,道:“二位辛苦,请坐吧。”

刘浩、岳飞还是按新军礼向赵构敬礼:“刘浩、岳飞奉命来到,请王爷指示。”不过两人怎么也觉得有点别扭,不如吴喜潇洒。

赵构带二人来到木图沙盘前,这又让刘浩、岳飞大开眼界,这是赵构这几熬油费火地弄出来的。你还别,这个时候的工匠水平还是很高的,有赵构在旁指点,不几功夫,一个全景沙盘就摆在昼锦堂的大厅中间,宋军、金兵敌我态势一目了然,每个不同颜色的木偶代表着不同的兵种、数量、等级等等,所有部件,榫卯结构,全部编号,能很快拆卸组装。单是这个木偶,就很是精致,让赵构爱不释手,重赏了两个干活的木匠。

赵构看了刘浩、岳飞一眼,道:“二位,有一要紧事,还请二位相助。”

刘浩、岳飞互相看了一眼,心里暗喜:“好啊,任务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