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双杀太原府(1 / 2)

范致虚是一员老臣,年近七旬,是元佑三年(1088年)的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二次南侵的时候,陕西六路总制置使钱盖勤王兵败,被降职留樱官家赵桓随后任命范致虚为陕西宣抚使、五路经略使,其实,它本身兼任永兴军经略使,这样一来,范致虚就可以调动陕西六路大军,执掌陕西军政大权。

但范致虚是一名文臣,并不懂战事,手下河中安抚使席益推荐了一个叫宗印的僧人,此人上晓文,下懂地理,排兵布阵,具有神鬼之策。范致虚和宗印长谈之下,也是大吃一惊,此饶确胸有万千沟壑,脑有奇谋百篇,遂令其还俗,任命为宣抚司参议,进散中大夫,直龙图阁,权节制兵马。

宗印是汾州孝义县人,本姓赵,宗室之族,常以管仲、乐毅自诩,颇有才气,抱负虽大,但时运不济,为避战火,落魄为僧,出家落花寺。今日忽然高居要职,身平步青云,心底的那股欲望之火就再也扑不灭了。

官家赵桓号令四道勤王,范致虚便急令另外五路经略使出兵汇合,但只有嫡系环庆路经略使王似、熙河路经略使王倚起兵响应,按时到达。另外三路鄜延路经略使张深、秦凤路经略使赵点、泾原路经略使席贡都没有出兵,席贡更是以防守西夏为名,不动一兵一卒。

这下,让宣抚副使孙绍远大怒,这个孙绍远却是官家钦命的钦差,水部员外郎之身出任副使,虽有监督惩办之权,但毕竟文人出身,不够硬气,只能信心陈述利害关系,赵点、张深才象征性出了一些人马,而席贡,却未加理会。

范致虚凑足十二万人马,却号称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水陆由宗印率领顺黄河而下,陆路前锋由右武大夫知西宁州马昌佑率领,出华阴,却没有想到在潼关合兵一处后,还没有来得急喘口气,就被完颜娄室一支奇兵大败而撤,整整十几万大军,在潼关、风陵渡一线,被死死钉在哪里,寸步难进,更别提勤王救驾了。

可是,昨手下负责打探消息的张孝庆,前来禀报,道完颜娄室的大军,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全军突然拔军北上,走得甚是匆忙,已经派斥候继续侦探。

这个张孝庆,本是一名道士,和宗印一起被范致虚招揽至手下,同为宣抚司参议,只不过,张孝庆负责的是宣抚司的情报搜集,类似于情报处处长。

张孝庆的手下,招揽了一批三教九流的各色热,替他打探消息,手底下,成立了一个桨承转司”的部门,由张孝庆担任司正。

范致虚得到张孝庆的情报,马上召集宣抚司众人,商议对策。宗印晃着他泛着亮光的光头,先开口道:“娄室不战而退,原因只能有一个,他接到的是撤湍命令,据道长转来的情报,金兵走得很是匆忙,像是急速撤退一般。”

在一旁的张孝庆却是长得清癯消瘦,略显阴骘的脸上,始终不见一点笑容,他阴沉着脸道:“据河东路探子回报,完颜宗翰的大军已经回撤到隆德府,昨在伏牛山发生了战事,金兵遭到宋军的伏击,但探子到不了跟前,这股宋军的斥候撒的很开,身手很是撩,咱们的人靠不上去。”

宗印笑道:“怎么?牛鼻子,你不是整吹你的承转司很厉害吗?怎么一出去,就怂啦?哈哈哈。”

张孝庆瞪了宗印一眼,不阴不阳地道:“我的人,干的都是脑袋掖在裤腰带上的勾当,什么人什么角色,自是眼明心亮,可不是吹几句大话就能办成事的。”

这俩人一直不对付,有机会就会掐几句,宣抚司的人都习惯了。

副使孙绍远皱皱眉,鼻子里“哼”了一声,宗印和张孝庆都不再吭声。他们不怕范致虚,倒是有点怕这个孙绍远。这个孙绍远,文质彬彬的,离京赴任时只带了三名护卫,从东京一路走到京兆府,却带过来近万人马,号召力不言而喻,这些,也是孙绍远手里的嫡系,别看范致虚身为六路经略使,可他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嫡系部队,能指挥的动的,只有王似、王倚两路,鄜延路张深是个墙头草,但到这三人,还真算不上嫡系,只能很比较听话。可孙绍远牢牢把一万人抓在手里,下力气死练,反倒是现在六路大军里的精锐,范致虚能在潼关形成不进不湍局面,很大程度,在于孙绍远在背后的支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