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西夏的对策(2 / 2)

这个消息,还是中书令李政悄悄透露给他的,令出中书,意味着尚书令李承常是同意的,而且,皇帝李乾顺也是点头聊,不过就是年后走一个程序而已。

这本是一个绝密的消息,席贡是如何知晓的?这是巧合,还是暗指?但李继宗宁愿相信这是宋国的密谍已经探取到的消息,宁愿信其有,不愿错过头。

要是这样,宋国所谋着大,怪不得就是赵楷这个亲王,也是打前站的,难道会是宋国总丞李纲亲至?但李纲虽然是总丞,但以他对宋国的了解,李纲断然不会让一个亲王给自己打前站,虽然职位在哪,但名分可差得远了,作为宋国政务院总丞,断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只有一个人可以有这个分量,那就是宋国皇帝赵构。可是,赵构亲临,远赴千里之外的塞外之地,又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李继宗这两年虽然没有和宋国刀兵相见,但彼茨渗透还是有的,对宋国皇帝赵构,能在短短三年之内,驱除金国两路南侵大军,延续宋国朝,又建立起十大军团,五大战区,放眼下,这绝对是一方英明君主气象。况且,作为军中一员,他还知道,宋国这位皇帝,文治武功,下少有,能击杀金军第一猛安那野,单是那份功夫,就让李继宗万分敬佩。

李继宗越想越觉得可能,赵楷临走,告诉他,如果想进一步进行和谈,那就在榷场升起蓝旗,自己就会前来进行二次会晤,但前提是,李继宗要有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并保证是最真实的想法。

李继宗马上让亲卫回石州大本营,速招自己的智囊、随军参议李元前来协商。这个李元,是前朝夏惠宗李秉常执政时期中书令李清策的次子,李清策为李秉常献计,联合宋国,用武力夺回自己的皇权,事情败露,被梁皇后所杀,其长子李顺也一起殉难,唯独这个次子,正好在李继宗府中做客,被李继宗所护,幸免遇难,遂跟随李继宗一直到现在,李继宗从一个光杆皇叔,到现在官居枢密院副使、开府三司,成为西夏高层之一,这个李元功不可没。

李继宗手下还有三员武将,仁多宗宝,嵬明阿吴、撒辰,原是梁太后手下大将,在处理梁太后亲哥哥梁乞通谋反一案中,出了大力,但随后梁太后被大辽祚帝毒死,梁太后一党土崩瓦解,嵬明阿吴、仁多宗宝、撒辰被李乾顺下了大狱,要以叛逆罪问斩,是李继宗为这三人求情,才免于一死。其实,就是皇帝李乾顺和李继宗的双簧表演,但也就是因为如此,这三人成了李继宗的忠实死党,为李继宗带兵驻守三司,立下了大功,成了李继宗手下三剑客。其中,仁多宗宝更是李继宗的死党,现被李继宗任命为石州防御使。

另外,李继宗密令仁多宗宝,将铁鹞子派出去,所有前往兴庆府的道路,全部戒严,等候三司帅府通知开禁才能通校李继宗要预防万一,没有西夏皇帝授权,私下和宋国接触会晤,虽然可以以榷场贸易遮掩一二,但万一被西夏密谍探知会晤的详细情况,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自圆其,一个宋国亲王是什么身份,还有解释吗?

李继宗片刻没有耽误,刚过午时,李元就在仁多宗宝的亲自护卫下,赶到了银州,仁多宗宝是李继宗亲自指派过来的,有些军事上的调动,还需要仁多宗宝亲自部署。

李继宗做事的风格,就是严谨,滴水不漏。不仅防宋防金国,就连西夏内部,也是李继宗重点防控的对象,甚至比防外更重要。

从内心讲,李继宗不想开战,他现在的靖边三司,甚至包括静塞军司,现在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滋润得很,西夏的底层民众,对李继宗和宋国开设榷场,互通贸易带来的实惠,那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

西夏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底层民众的衣着,只能着青穿绿,而这两种颜色,宋国的布商提供的布匹样品,放在西夏,就是精品,不仅仅是老百姓身上的衣服光鲜亮丽,就连西夏贵族府中的下人,也全部是来自宋国专门为西夏定制的成衣,李继宗在兴庆府的家宅,是第一个受益者。

李元听完李继宗的介绍,沉思片刻,一双精目盯着李继宗道:“大帅,李元只想问一句,您是怎么想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