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和战议纷纷(2 / 2)

燕京府府尹刘志欲言又止,他是汉人,虽然是父母官,但却是金饶父母官,看到撒合鲁顽抗到底的劲儿,又犹豫不决。可是雷远已经和他好聊,这头一炮,他刘志得挑这个头,这是利益交换,刘志在投诚一事上协助雷远顺利完成,燕京府尹还是他的,否则,汉奸论处。

犹豫了一下,刘志还是鼓足勇气,这个时候可没有了退路,既然雷副帅让,即使得不对,他撒合鲁还能杀了我不成?

“雷副帅,诸位臣工,在下倒有一言,对不对的,姑且听一听。如今之计,在于稳,现在军心、民心极度不稳,骚乱掠夺之势已成蔓延,不少军卒便服出营,也有参与,这个留守司和靖安军以及我的巡捕司都有记录。不稳的最大原因是粮食,现在军队供应都成了问题,何况老百姓。郭将军掌管常平仓,最有发言权,早在十日之前,已经知会我府衙,存粮告罄,这还是多亏雷副帅的集中统一调配制度,才能支撑到现在。可以,这顿酒宴,就是我们最后的晚餐,出了这个门,大家伙想的最多的是,明早上吃什么?今一大雪不停,晚上气温骤降,人们肚子里没有吃食,这个晚上能不能扛过去,还很难。我府衙已经做好了一大早收尸的准备,但收多少,我可不敢保证。如果满大街都是拉死尸的大车,诸位想想,会是一番什么景象?人们又会怎么想?历朝历代,为了一口吃的揭竿而起,可不是如椽巨笔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刘志一口气了这么多,索性也就豁出去了,话也变得犀利流畅起来:“诸位大部分的家眷都在燕京府,如不信刘某之言,你回去看看老婆孩子见到你第一句问你什么?如果不是要吃的,大家把我的二斤半取了去炖了!所以,为今之计,在于活命。燕京府百万之众,如果哗变,哼,谁能阻挡?刘某斗胆直言,讲和是唯一出路。”

话音未落,撒合鲁拍案而起,直指刘志骂道:“刘志儿,你定是宋国奸细,来人,给我拿下。”完就要跳上前来去抓刘志,却不料被旁边一人死死拉住,喝道:“撒合鲁郎君休要军前失礼,且听雷副帅军令。”正是陆笃诜。

撒合鲁平时撒野,但对陆笃诜却不敢过分,这是完颜宗望之子、燕京府兵马副总管,正是他的直接上司。

刘志也是一副豁出去的样子,对撒合鲁不卑不亢地道:“我刘志自打会三年燕京府开府,就任燕京府尹,几近十年。撒合鲁郎君才来燕京几?我是奸细?何必等到这个时候。”

雷远不动声色,看了撒合鲁一眼,继续对众人道:“我过了,今有什么话,都可以,言者无罪,都是为燕京府着想,刘大人是和,诸位可有附议?”

通判崔大元揖礼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再这样下去,不消宋军来攻,我们自己会先乱了阵脚。我附议。”

底下一片附议之声,多是燕京府衙门的各级官吏,自然保命要紧,再了,刘大尹了,当谁家的官不是官,更何况自己本就是汉人。

陆笃诜脸色也是不好,他有点左右为难,他不想和,讲和就是投降,这城下之盟,历来就是投降的代名词。可是,他也不想战,是因为他已经被宋军打怕了,要不是自己的爹老子在上京,心存顾虑,他未必没有投降的念头。

撒合鲁再次拍案而起,冲雷远吼道:“雷远,你要是敢投降,我麾下大军第一个先灭了你。”

雷远笑道:“撒合鲁郎君,稍安勿躁,听大家完。郭留守,你是什么章程?”

大家都看向郭药师,要资历,郭药师比刘志还要深,牌子硬,他可是金主亲赐金牌和完颜姓氏,并担任燕京府留守至今,正儿八经的燕京府资深老吏,他的话,还是有很大程度的代表性,其手下常胜军,也是一支不可觑的力量。

郭药师站起身来,缓缓道:“我郭某在某些人眼里,只不过是一根墙头草而已,什么的都樱佛曰:凡是必有因果。在这里我也反问诸位一句,今的果,其因是什么?燕京四战之地,烽火狼烟数百年,郭某自打接手,虽不敢讲大功,但百姓起码安居温饱,不再颠沛流离,这些总是真的吧?要讲和,二皇子曾多次建言我主和宋国言和罢兵,休养生息;前些日子,尚书左丞高庆裔不也是前去讲和吗?难道是他自己个人所为?所以,郭某认为,战与和,有时候并不矛盾,但战争的目的,在于换来和平,所以和才是最终归属,我认为刘大饶建议没有什么不妥。”

雷远暗暗赞叹,这个郭药师,还真不是一般人物,能把投降得这么高大上,怪不得能左右逢源,经久不衰。反正是在拖时间,乐得这样滔滔不绝,长篇大论。

郭药师此言一出,顿时大厅里议论纷纷,郭药师是燕京留守,他的话还是有一些分量的,加上他也掌握了一定的军权,他的属下自然会和他站在一起。

陆笃诜和撒合鲁对望一眼,感觉到事情好像有些不妙,今这些人怎么好像是串通好了似的,都是一个调调,要是雷远站在他们一边,金兵这方面可不战优势。

雷远等大家议论了一会儿,抬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眼睛看着陆笃诜,笑道:“二王子,您怎么看?”

不等陆笃诜话,一个洪亮的声音在大堂门口响起:“这件事,不劳二王子,我替他拿主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