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御街起争端(2 / 2)

“这么,多亏了沈重,你才化危为安?”赵桓捏着这份劄子,问道。

“是啊,您可不知道,当时的情景有多危险,这份劄子一但被搜出来,咱们就被康王捏的死死的。看来,沈重是真的要站在我们这边,有了沈重的皇家禁卫军,我们的大事几成。”何栗有些兴奋,他可是知道沈重的分量,或者沈重禁卫团的分量。

赵桓来回踱步,何栗知道自己昔日的官家又犯了犹豫不决的毛病,大事不果断,事无决断,这就是赵桓。有这么一刹那,何栗有些后悔的心思涌向在心头,不过也是一闪而过,他已经没有退路了,这件事失败了,赵桓不一定会死,但自己一定没有好下场。

“事不宜迟,你今晚通知孙傅、王宗濋、颜岐、范宗义、石垣、成实、李清等人,进宫议事,我们要唱一台大戏了。”赵桓长出一口气,下定决心道。

何栗听完这句话,心里却是沉甸甸的。他知道,他们这些人踏上这条路,那就是一条不归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但是,从心里深处想,他并不想这么做。何栗心里最忠实的想法,还是忠于大宋这个国家,并不是忠于赵桓或赵构,但这就是他的命,他没有选择,只有命运来选择他。

当晚,赵桓召集下属多人,在顺福宫秘密集会,开始布局,一张黑网,正在东京汴梁城的上空撒了开来。

西大街梁景宅。

赵构拿着这几汇总上来的情报,心情却是格外沉重。

自己还是有些真了。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这个道理,他现在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历史上的宫廷内斗是那么冷酷无情,什么父子情、兄弟义,都只不过是踩着上位的血淋淋的肩膀,家无情,为什么?为什么?

赵构反复地问自己,不知不觉中,手已经紧紧攥成了拳头,拳心是那一页纸片。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赵构仰长叹,嘴里突然出这么一句话来。

“九爷,你不必太过伤福一切皆在您的掌控之中,他们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别的不敢,我的政务院,一个总丞,八位副丞,绝不会同流合污。这些,每都是安排两位副丞坐班,居安堂也调整了警卫力量,任何一个政务院令下达,必须有主管部长、主管副丞和我的签署才有效,没有政务院的行政咨文,他们一个州府也得不到。”李纲在旁边很有信心地道。

“枢密院也是一样,这几我一直在思危厅,赵副使和刘副使轮流当值,汪佥事和陈主事也一直在,所有军队停止一切调动,会宁府前线的军队,没有命令,一兵一卒不许回撤一步,北京路是底线。岳飞司令员和北京路总督、北道战区副司令王贵已经接到命令,大宣路以北戒严。”

赵构点点头,叹口气道:“伯纪先生,宗老,事情好办,人难处理,这件事,我想听听您二位的意见。”

赵构突然想起范致虚事件,当时,他也是这样问曾经的隆德府知府张确。而现在,张确因为在河东路总督的位子上干得风生水起,政绩卓异,被赵构提拔进了政务院,现在接替耿延禧的副丞,主管宋国的交通、建设和水利,权利很大。

这件事必须先定调子,再处理,因为不知道最后会有多少人被牵扯进来,历朝历代谋逆都是大罪,逢赦不赦。可这里面涉及到了赵桓,自己的大哥,又是首脑,真要一刀下去,整个宋国的上上下下会怎么看?历史会怎么书写?自己费力把火来到这个时代,难道把历史改写成这样吗?

李纲撮着牙花子不敢随便开口,这可是要命的差事,轻了不是重了不是。李纲看看宗泽,正好宗泽也在看李纲,俩人一对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读到了一丝无奈,但现在官家、大帅问起来,又必须回答,君命不可违,但这个话实在不好出口,或者不知道赵构心里的真实想法。

但赵构的称呼变成伯纪先生和宗老,是想用私人身份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无论什么,都有转圜的余地,要是“李总丞、宗副使”称呼起来,他俩可真要仔细斟酌了。

“遵从本心,事从国家。”赵构突然又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却如当头棒喝,让李纲从犹豫不决中惊醒过来。

“对啊,该怎么,就怎么,顾虑那么多,反倒是束缚了自己的心境,自己作为臣子,正是为君分忧的时候,瞻前顾后,如何担当大任。”

李纲略一沉思,道:“九爷,我想起了时候,孩童们过家家的游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