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迎着困难上(2 / 2)

崔敏姬低下头,继续做她的工作,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崔敏姬在日本岛之战中负责后勤保障,她还是最有发言权的,供应几支大军的作战需求,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不然怎么会累得昏迷过去,其中的甘苦辛劳,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个中难易。

“裁军是一个必经的阵痛,合成集团军的建设,才是重中之重。”赵构忽然道。

崔敏姬抬起头,有些疑惑地望着赵构,对于大宋军队的编制,她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从最初的军团,到现在的集团军,再从赵构嘴里出现的合成集团军,难道一支军队还能成为百变之身?

“这件事你是有发言权的,日本岛登岛作战,包括后来的关中大战,都是你在负责后勤供应,可是咱们参战的部队有多少番号?有多少兵种?有多少人?这些部队的体制不同,作战目的和手段也不同,也就导致后勤供应出现多头对多头的供应体制,而这套体制最大的弊端就是编制上的重合和物资上的浪费。

以陆战队为例,既有海军的后勤,又有大帅府的联保基地,还有地方州府的供应渠道,既容易造成彼此推诿,又有可能诱发贪墨,还有可能造成物资浪费。需要的地方严重不足,而有的地方太过充裕。”赵构细起日本岛战役,其中需要汲取的教训和总结的经验可是很多。

“而合成集团军的建设,就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后勤供应上,只要做好联勤保障,就能解决这支合成集团军的所有后勤供应,一头对多头,这样一来,所有的供应体系都掌握在联勤保障部队这一条线上,这个经验,早在宋金之战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实战检验,吴喜的联保司令干得很好,现在的联勤保障部队,已经具备综合保障能力,是时候打造合成集团军的时候了。”赵构很有信心地道。

“可是大帅,好多将领恐怕还不能理解您的这份苦衷呢。”崔敏姬道。

“任何一项改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总要迈出去这第一步才知道水深水浅,才知道这条路的艰辛曲折,不去走过,何谈感悟。敏姬,通知所有人员,明上午九点皇议殿开会。”

从复兴八年到十年,赵构实行了时间由十二时辰向二十四时的过渡使用,要求从复兴十年七月开始,全国各地统一实行二十四时时间划分制。

次日,众多将军再次齐聚皇议殿,这次不是让他们来,而是赵构一个人在。

他的话题只有一个,为什么要裁军?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赵构连续发问:

大宋帝国的军队要忠于谁?

大宋帝国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如何打造这支军队?

赵构并没有给手下更多时间来讨论,他必须要做到在场的将军的思想都要统一到赵构的大旗之下。

大宋帝国的军队忠于谁?

要忠于中谐,忠于大宋帝国,忠于大宋人民!要打造忠于中谐领导下的大宋帝国人民国防军。

根据目前大宋帝国的发展和规划要求,必须建立一支具有领先当下其他国家和地区五十到一百年的强军,必须做到“首战是我,战则必胜。”要有这种豪气和霸气,更要有战无不胜攻无不磕底气。

如何打造这支敢打必胜的军队?这就回到今这个裁军的话题。

赵构有着后世对世界各国军事体系的研究,更有几次局部战争之后的痛定思痛的反思,所以赵构强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拉开距离,让你的敌人感到望尘莫及之后的极度恐惧。

这才能起到武力威慑,吓得敌人连动一动的念头都没有,这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这不是和你们讨价还价,也不是和你们在商量,这是你们的大帅下达给你们的命令,必须严格执行!要想找理由、找困难,会有一千条一万条在等着你,可是要是咬着牙去找方法,也会有千方百计等着你去发现和挖掘。没有困难,要你们中谐员干什么?没有困难,要你们这些司令军长干什么?没有困难,今叫你们来干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