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各方形势(2 / 2)

刘宋风云 红黑色的风 3854 字 6个月前

同时魏国也需要从宋国购买大量物品,互通有无对于各方都有利。

不过刘义隆从来不会把最机密的物品出售,就比如轰雷,猛火油。

这两样是战场上的大杀器,魏国多次派人打探都没有得到任何想要的消息。

相对来,刘义隆手下的影子更加厉害,对于魏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多,甚至连魏国皇宫都很了解。

只不过对于拓跋焘的了解少一些,毕竟拓跋焘身边很难安插进去人。

赫连昌的情况却是很详细的传到刘义隆手中,对此刘义隆很满意。

其实影子这个组织不在魏国燕国,甚至在宋国不少大臣家里一个不起眼的人都有可能是影子的成员。

最让影子得意的是,崔浩的一个近侍就是影子的成员,虽然没有从崔浩手中得到更有用的情报,但是至少在崔浩身边安插了一个人,能够了解崔浩的日常生活。

魏国虽然也有类似组织,但是其能量远远比不上影子。

如今宋国正在将重点逐步向长安转移,朝中大臣也都明白,但是并没有人去阻止。

拓跋焘对于长安也是很眼馋,不过当初的协议就是这样,他没想到宋军速度如此之快,居然将关中全部吞下,他想插手都没有机会。

对此,拓跋焘对于刘义隆更加重视,经常与拓跋氏通信,不过并没有得到有用的消息。

自从成为刘义隆的妃子,始平公主拓跋氏就很安分,从不问及刘义隆朝中大事,这让刘义隆很欣慰,这明拓跋氏明白,自从她离开平城,她就不再是魏国公主,是宋国的皇妃。

拓跋焘也没有办法,宋国对于一些机密防守的很严格,多次派人都如石沉大海,拓跋焘也没有办法,自己的妹妹也被刘义隆给策反了。

各方势力在和平时期虽然不会在军事上有大动作,但是私底下的动作可是不,似乎各国皇帝都是好奇宝宝,对于其他国家的事情十分的想知道。

刘义隆对于朝中大臣的监管也很严格,影子无孔不入的探查,很多朝臣都处在监视之下,所以魏国细作想要探查宋国消息很是困难。

自从司马德文叛乱,刘义隆对于几个曾经的皇族也是监管的十分严格,就是怕他们生出事端。

刘义隆不像拓跋焘,对于赫连昌这样的人可以十分信任,刘义隆觉得拓跋焘对于赫连昌的信任是一大败笔,尤其后来赫连昌还做出了叛逃行为。

原历史上的拓跋焘对于赫连昌可以是极为信任,除了让他居住在皇宫,还将妹妹嫁给他,并且经常带他一起打猎,后来还封他为王。

可结果赫连昌依旧选择背叛,这就明拓跋焘是看错人了。

如今各方势力进入了一个很微妙的状态,刘义隆、拓跋焘都抓住这个机会休养生息,为下一次大战做准备。

毕竟不是统一的国家,随时随地都处在战争的边缘,对于乱世,战争才是主旋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