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神麚改革(2 / 2)

刘宋风云 红黑色的风 4347 字 6个月前

敕连可汗郁久闾吴提知道父亲的遗愿,但是如今柔然的实力大损,还没有恢复过来,所以郁久闾吴提多次派人打探魏国情况。

“报,大汗,根据细作传回来的消息,魏国再发生大事。”

“什么大事?”

“魏国正在进行改革,据是效仿宋国。”

“效仿宋国,哎,父汗恐怕没法完成你的遗愿了。”

郁久闾吴提挥挥手让那人离开,然后思考良久。

最后决定暂时和魏国议和,虽然从宋国得到很多的兵器铠甲,但是人口损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恢复的。

于是向魏国派出使者,打算和魏国停战。

另一边,刘义隆得到的消息更加详细,甚至有一份魏国制度的详细记录。

但是,刘义隆却高兴不起来,他知道这个制度的厉害,如果魏国顺利实行这个制度,必定会越来越强大。

不过有一件事让他费解,魏国朝堂并不和谐,分为三派,互相制衡,但是这次却出奇的一致,刘义隆不解。

这对于刘义隆来只不过是增加些难度而已,况且魏国刚刚实行而已,了宋国已经实行十多年了,这让刘义隆很有信心,宋国已经习惯了这个制度,还有就是因为科举的存在,宋国拥有庞大的官员基础,这可是魏国没有的。

魏国依旧以魏晋时期选拔人才方式为主,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根据家世、德行和才能,把所有待考耗预录取人才划分了三六九等,从上上,上中,上下,一直到下上,下中,下下,品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官位的级别和权力大。

“正二品”以上称作“高门”,以下则一律叫做“寒门”。此外,专门负责官员任免的“中正官”,也一律要由中正二品以上官员担任。

如今魏国吏部接管选拔官员的职责,中正官由吏部侍郎兼任。

这也就造成如今三省及各部都有官员短缺,但是魏国官员基础并不深厚,所以有些只能让更高一级官员兼任。

这也造成如今的魏国官员十分的忙碌。

拓跋焘也没有了平时的清闲,他就连宠幸妃子次数都减少了。

但是魏国所有官员却发现魏国的政令下达变得更加顺畅,这让拓跋焘很是开心,他也开始畅想起来,日后必然能够击败刘义隆。

就是在这个时候,长孙翰、刘洁、奚斤三冉来。

“参见陛下。”

“起来吧。”

“陛下,臣等此来有事启禀,臣等经过多日发现,官员数量不足,很多官职出现空缺。”

拓跋焘眉头紧皱,三省六部虽然严密,但是需要大量官员各司其职,虽然原本混乱的官制变得顺畅,但是也造成官员短缺。

“谁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宋国可以,我们却是这样?”

这些人毕竟不是穿越而来,当然不知道是为什么,虽然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都很有才华,但是数量无法和科举庞大的数量相比,不仅满足朝廷,而且各州郡县的官员全部出自科举。

这让魏国君臣陷入沉思。

这个时候崔浩却发现了问题,他想到当初宋国实行三省六部之后就实行科举,难道是科举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