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初次见面,赠书一套(2 / 2)

幸亏大黄免费提供这些东西,一个钱都不收,否则一群人写书仨月一分钱没赚到还倒欠平台一笔稿费。

于是有弟子另辟蹊径,对准帘下最流行的《大侠姜十三》。

宫里有相关的文稿,不过这些文稿都是宫人们记录,只能是记录,别文笔了,字词都不通顺。

姜国赠送给各国使节画册,基本都是以画为主,以文字为辅,每一张插图就寥寥几句话。

为什么呢?

写得烂啊!

真要搞文字版,姜国丢人就丢到姥姥家了。

于是,孔黑子就走了大黄的门路,从宫中讨来一套文稿,然后师徒十多人关起门来二次创作。

《大侠姜十三》原本就是时下爆款,受众基础遍布姜国每家每户。

城隍庙有影子戏,稷下饭庄也有评书、相声,其中许多精彩桥段那叫一个耳熟能详,朗朗上口。

孔黑子等人有生花妙笔,将这些故事二次加工,顿时变得不一样起来。

保持原剧情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深挖。

比如长相、衣着、穿戴、神情、动作等进行细节刻画,还有沿途风景、建筑、人文、地理进行重点描述,每个出场角色的过去经历进行深挖。

如此一来,就有了夹带私货的空间。

孔黑子和诸弟子大胆一点的,直接用主角的口吻讲大道理。

也不是胡编乱造,就是把原话进一步简练,写得更文艺,辞藻更华丽一些。

胆一点的就是用配角的口吻讲道理,通过不一样的视角讲述不一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角的话震耳发聩,配角的话引人深思,就是路人甲角色都时不时语出惊人。

总之一句话,往长了写,往多了写,别怕没人看,就怕你字数跟不上。

这不,原本薄薄的画册,愣是搞成大厚本子。

大黄将一摞堪比板砖的厚部头书放到长卿手上。

原本站着的长卿瞬间跪了下去。

草率了,没想到这么重!

哪怕是钢笔抄录的蝇头字,百万字的量加起来,篇幅也不。

长卿欲哭无泪,“这位兄台,我只是想打听打听稷下乘凉,你简简单单几句不得了,怎么这般……这般……”

赠书,这本是志趣高雅的行为,但是长卿有种不出的感觉。

大黄一本正经的道:“问题……稷下乘凉不是三言两语得清的,需要你自己去领悟。”

对于宣传自家老师的道,大黄真是不惜血本、不遗余力。

这时候,岳川牵着两匹马走过来,“呦,你们这是怎么了?”

大黄简单的了一下。

岳川无语,五百个姜钱啊,穷苦人家半年甚至一年的花销了,直接眼都不眨的扔了出去。

家里开铸币厂你也不能这么撒啊!

还有这个齐国哥儿……他叫什么来着……

“学生长卿,见过这位兄台。”

手上抱着一摞厚书,没法行礼,长卿只能尴尬的笑了笑表示歉意。

岳川精神一振。

这钱撒得好啊,也没扔给外人是不是?

买书,孔黑子师徒就有钱吃饭了,吃饭,不是又把钱送回来了吗。

再,孔黑子师徒书卖不出去没钱吃饭,自己也不能看着他们饿死,早晚还是得接济他们,对不对?

“那个谁……还有什么书,一样来一本。大黄给钱。”

“长卿啊,抱着挺沉的吧?来来,叫驷给你驮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