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圣贤书(2 / 2)

用竹丝编织出来的画作,价值远远超过等重的黄金。

类似的非遗传承纪录片,岳川看过很多很多。

他不需要知道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技巧。

他只用对匠人们稍加点评,指引一个方向就行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

除了给他们指点技艺,还能给他们打造生产工具。

比如石雕、木雕、牙雕等玩雕刻的。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就是刀具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好刀具,肯定不会错。

第二的讲道结束,许多工匠出身的人都留下来,一一求见。

岳川耐心听完他们对自身行业的讲述,随后根据自身记忆对工匠进行点评。

工匠们全都豁然开朗,高呼“我悟了”。

岳川承受着一轮轮暴击,心中琢磨起《工开物》的事情。

《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18篇,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该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着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着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着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工开物》这个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开物成务”。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与西方那种破坏生态、牺牲环境的工业工艺截然不同。

最终,岳川摇了摇头,放弃隶独成书的打算,而是把《工开物》内容也都编入《齐民要术》。

岳川对整本书的大纲再次调整。

上部,是农业篇。

讲述的是耕作种植,农林牧副。

下部,是工业篇。

讲述的是百工生产细节、技巧。

岳川把自己记忆中的种种技术一股脑放出来,可即便如此,工业篇依旧是超前的作品了。

合上大纲,岳川心中蓦地浮现出一个恶趣味想法。

琅琊人要祭拜自己,供奉自己,给自己建庙立祠。

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圣人”,自己的着作的《齐民要术》就是“圣贤书”。

随着时间推移、技术发展、社会进步,这本书也会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因为《齐民要术》紧贴生活和生产,读圣贤书的过程少不了劳作。

不出意外的话,今后“读书人”既是农民,又是工人。

所以,会不会有读书人心血来潮,把农民的镰刀和工饶锤子合到一起?

岳川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随即奋笔疾书,开始按照大纲的规划疯狂码字。

另一边,葛氏、云氏等大家族共聚一堂,商量立庙的事情。

“诸位,圣人今日能在琅琊讲学,明日就能在其他地方讲学。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为圣人立庙建祠,就会被其他地方抢先。”

“对对对!建庙立祠的事刻不容缓,大家伙都,拿个章程出来。”

“章程有什么好的?总之到时候花多少钱大家均摊就是,你们不愿意均摊的话,就全算在我家!”

“你想得美!”

众人拍桌子、喷口水的时候,一个人幽幽道:“你们……想过这个庙叫什么名字?圣人叫什么名字吗?咱们这个集体又叫什么?”

众人瞬间傻眼。

没想过,真的从来没想过。

“还有我们这一教派的特殊图案、标记、理念等!也都没想过?”

“那你们争什么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