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一根羊毛引起的危机(2 / 2)

绵皋哈哈大笑,“姜使放心,不出三,我的兄弟们就会赶来。”

三?

翁胖子有些惊讶。

中行吴也不敢相信。

岳川也觉得绵皋在吹牛。

要知道,这个时代没有无线电通讯。

想要传递消息,先得人骑马赶过去,对方收到消息再做出判断,然后启程。

这哪一项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

尤其涉及国君出行,肯定慎重再慎重。

在岳川看来,三时间能把消息传到中山国就不错了,让中山国国君三后出现在这里,根本不可能。

然而,绵皋非常有信心的解释道:“我们几个兄弟之国同出一源,遇到大事,我们的百姓会奔走相告,所有接到消息的人都会连夜动身,向四周传播消息。所以我相信,三后,我们就能看到兄弟们。”

岳川瞬间醒悟。

这很符合游牧民族的作风。

肥国人以及其他鲜虞联盟国家都保留了这种老传统。

不像农耕民族,家家户户都有固定的住址,想找谁直接上门就是。

游民需要逐水草而居,所以居无定所。

一旦有大事,怎么通知他们?

游牧民族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发动群众。

走到一个村子,把消息传递给村里人。

村里的男人立刻骑上快马,向周围其他村子传递。

就这样,一环一环、一波一波。

半时间,消息就能传到千里之外。

而且,这个“千里之外”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片广阔的区域。

这也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时能迅速集结的原因。

他们有一套高效率的动员方式。

草原上的主体民族换了又换,但是这套动员方式始终保留。

估计三后,肥国召集诸国会媚消息会传遍整个鲜虞联盟。

每一个夷狄之人,无论是居住在城镇,还是乡村,又或者栖身在草原中,都会得到这个消息。

到时候,赶来的不仅仅是各国国君,还会有自发赴会的夷狄百姓。

中行吴脸色变了。

他终于意识到了肥国的影响力,意识到了这些夷狄国家团结起来的力量。

每年春耕之后,晋国都要与楚国大打出手。

而晋国动员军队,通常需要百日。

粮草筹措、军械打造、马匹追膘、军队集结……

每一项都需要时间。

种种时间堆叠起来,就是数月之久。

夷狄之国动员,只需要三。

三啊!

如果这些夷狄之人在肥国集结后,一股脑扑入晋国,会是什么场景?

中行吴不敢想象。

他开始恐惧,开始颤抖。

副手在其耳旁低声道:“国中大军都在南线与楚国对峙,东线没有多少可用之兵。我们不能激怒肥国,一定要稳住他们!”

不是副手多心,而是中行吴一直都表现得咄咄逼人。

此一时、彼一时。

真要再因为言差语错惹恼了肥国人,或者其他夷狄之君,人家一挥手攻入晋国腹地。

不定能直接杀到都城外。

这是晋国从没设想过的局面。

晋国历代君臣都没有想过夷狄诸国会团结起来,拧成一股。

而现在,这种局面出现了。

他们因为一根的羊毛,出奇的团结到了一起。

(礼物之王活动好像又开始了,能不能求三个免费的为爱发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