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诽谤我,他诽谤我啊(2 / 2)

他突然觉得这种场面很熟悉。

后世“青梅煮酒论英雄”与这个场面何其相似?

楚王就相当于曹孟德,重耳就相当于刘玄德。

把两个故事结合起来看就能品味出来了。

曹操问道:“你现在受我恩惠,假如有一你发达了,怎么报答我今日的恩情呢?”

刘备回答:“丞相位高权重,坐拥四海,肯定不在意金银珠玉,这份恩情我无法报答,只能将来战场上相见时,我放丞相一马。”

真要这么,估计曹丞相就得来一出温酒斩刘备了。

正确的回答是:“丞相大恩无以为报,无论备将来有什么成就,面对丞相时都退让三分。”

似乎为了证实岳川的猜测,伍子胥点零头。

“当时重耳了什么,我不清楚,但根据楚国的记载,重耳原话大致是:以后晋国见了楚国就绕着走,要是绕不开我们就低着头。可是重耳上位后,并未兑现承诺,楚王讨伐,晋国后退三舍,大胜而归,还传出了‘退避三舍’的法,气得楚王暴跳如雷。”

岳川忍不住笑出声来。

楚王这是叫缺猴耍了。

问题是,他打赢了还好,逮着重耳一通教训,叫这个老弟知道出来混是要还的。

可是偏偏打输了。

这个世道,从来都是胜利者掌握话语权。

晋国自然对自己的“黑历史”大加粉饰。

岳川突然想到一个事情,“之后晋国不遗余力诋毁楚国,把楚国抹黑成蛮夷,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吧?”

伍子胥点头,“没错!之前中原诸国虽然抹黑楚国,但都是私底下的行为,而且源头是楚王伐随时那句‘我蛮夷也’,也算有理有据。但是从晋国这里开始,就成了官方行为,抹黑也变成无中生樱”

之前岳川也很纳闷,为什么楚国一定要和晋国死磕,虽然败多胜少,却各种“我不服”,而且互相嫌弃。

现在听了伍子胥的解释,恍然大悟。

换个法,晋国和楚国都是齐国的学生,都想学习齐国的霸权。

问题,楚同学是个老实学生,只会悬梁刺股好好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却连结业证都没拿到。

晋同学喜欢聪明,抄、夹带、改分、替考,还跟教导员甚至校长一起吃喝嫖赌,跳过了十年寒窗的过程,直接拿学位证、毕业证。

拿到证以后,这家伙还一把火烧了学校。

马上就毕业的楚同学不气死才怪。

岳川心中暗道:搁我,我也气死啊!

这时候,赵无恤朗声念诵自己的誓言,顺便向会盟诸国宣传一波长生神教。

伍子胥赞叹道:“像,真是太像了!此子霸权在握,将来必成霸业!”

岳川心中一动,“伍员,你的像是什么?”

伍子胥着迷的看着赵无恤,想也不想答道:“管相衣钵!”

“哦?”岳川明知故问,“那是什么?”

“相传管相在世时,也是通过这种类似宗教的方式,让弟子门人效忠。赵无恤宣誓的模样……像,真的太像了!这个长生神教背后,肯定是管相弟子在主导!得管相弟子门人相助,霸业必成!齐国如此、楚国如此、晋国如此,赵无恤……也必然如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