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1 / 2)

反抗失败的他吗?

扶苏微怔,随即心底升起一抹苦涩,刘据以太子之身都不能破局,那他呢?

当年晋献公嫡长子申生,深受大臣拥戴,又被周王室支持,即便这样也保不住太子之位,被逼自杀,若陛下长寿他会怎么样呢?

其中结局他不敢深想可是他下意识地合上眼,遮住眸中复杂难辨的情绪,若让他事事顺从陛下他还能立足朝堂,得陛下看重?

【每个帝王一生都颁布过各项政令,但基本政治取向,却能从谥号中窥出一二,如:‘文帝’、‘武帝’、‘仁宗’等等。

无论何种执政色彩,到后期都会有各种弊端涌现,但当政的帝王,往往会不改其政,把弊政遗留给继任者解决。

如雍正为改康熙末年种种弊端,活生生地猝死在任上】

猝死任上?

正拧眉思索更换太子的刘邦一愣,下意识地看向萧何:猝死?

那康熙遗留的弊政到底有多大?

竟让继任者猝死在任上?

相比商王武乙被暴雷劈死,晋景公跌厕淹死,卫懿公被狄人分而食之雍正猝死并不让人讶异,只是

为君者如此勤勉,当敬一杯!

放下手中酒樽的张良叹道:“没想到后世帝王竟如此勤勉执政,要改革弊政如此艰难。”

此时他突然理解天幕为何夸奖汉武帝。

能横扫四代帝王留下的弊端,剪除各类利益集团,让大汉从黄老休生息到集权拓土,汉武帝非常人也。

他余光扫过咂嘴的陛下,心下叹息:这便是天命吗?

【帝国继承人为少主时,历朝历代都会让强臣或太后辅助,扶持幼帝走过风雨,成为参天大树,撑起帝国未来。

但汉武帝做得却更加深入。

在太子之位悬空,各党派全被清洗,各地民生凋敝、吏治腐败的局势下,他清醒实务又大胆。

为大汉计,他咽下对外军事失利的不甘,放弃自己身后名,一改往日激进之风,强行扭转执政色彩,亲自为下任少帝定下政治路线】

刘彻神情一动,为下任帝王定下国策?

不愧是朕…朕真厉害!

定下少帝未来至少十年政治方针,再精细挑选几个辅臣,沿着国策辅政,定能稳住大汉沸腾局势,重归黄老环境。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三家分晋,吕不韦专权的局面,届时即便有逆臣乱政,也会遭到其他辅臣阻挠…

并且…他微眯双眼,眸中暗色涌动,少帝若遭权臣欺压,也可利用权臣不遵先帝遗策占据主动权,慢慢收回权力。

慢着!

刘彻一个激灵,他记得天幕说霍光是权臣,他怎么成为权臣的?

他抬起头,灼灼目光落到霍去病身上:“你弟弟…霍光可在京?”

被点名的霍去病

懵逼三连问:霍光是谁?他是我弟弟?

在哪里?

我怎么不知道?

【征和四年,三月,汉武帝耕于巨定,行‘籍田礼’,劝导天下农课。

籍田礼,‘籍’同‘耕’,指三月春耕时,天子率百官祭天地时,礼官鸣钟作乐,奏响‘丰年’、‘载巧’、‘良裙’等籍田乐歌,以祭天神。

随后天子亲耕田地,百官从祀从耕,农夫跟随劳作,向天帝祈谷祈年,期待今岁好收成的农事典礼。

此典礼源于商成于周,战国时期伐交频频,各国不再举行劝耕农业。

直到汉文帝继位后,才重启‘籍田礼’,亲躬以劝百姓,表示天子对‘民之大事’的看重。

汉景帝亦在后元二年,举行籍田仪式,劝导农人协力耕种。

而汉武帝前五十年主征伐、兴宫室、起祭祀、改诗乐之事,种种改制,独无农桑之举。

所以秉耒耜而耕,在汉武政治生涯中尚属首次。

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汉武帝在向天下表示:朕率为民表,重农劝耕,要将治国中心转移到重农安民上!】

刘启听到儿子开始重农劝耕,心中巨石缓缓坠落,长长地吁了口气:“幸好你脑子没被方士荫蔽完全,政事上尚算清醒。”

即便知道大汉稳妥地延续下去,可听到朝野动乱那刻,他还是忍不住心惊胆战,百姓反汉是刘家天子噩梦,高祖为帝,便是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以不能苛刻百姓重返秦末,是刻时刘氏血脉的警语,幸好幸好儿子在犯错时,脑子仍然清明否则大汉是否还能延绵下去?

刘启撑着身体坐起来,一旁的刘彻连忙用臂膀撑住他,又拿了绸靠垫在父皇腰下,使父皇舒适些。

“跪下!”

小刘彻双膝弯折,直直地跪在地,面上羞愧又恭敬:“谨听陛下教诲!”

他听着父皇急速难受的喘息声,眼眶渐渐变红,嘴唇嚅嗫半晌,终究没有说出话来。

刘启过了半晌才悠悠睁开眼,捂嘴低声咳嗽几声后,才惨白着脸道:“天幕所言甚浅,自高祖创业以来,军勋封国皆是悬于我汉家头上的隐患。

你立太学、举茂才孝廉,用朝野人才冲断他们对汉家朝堂把持,这点你做得很好!”

跪在地上的小刘彻眸色闪过几分欢喜,随之又郑重了神色,背脊都挺直几分,更是恭敬地聆听父皇教诲!

“朕当初废你大哥,他其性颇像惠帝,不类朕。”

刘启掩在被中的手握成一团,眸中闪过几丝痛楚,继续道:“加之粟家猖獗无度,朕怕你大哥即位后,重蹈吕后专权,重现杀戮宗子的惨剧!”

他眸色化为千军之力,尽压在小刘彻身上,直到他脸色微白,刘启才吐出最后一句:“因此朕不能将大汉江山交付于他。”

做朕儿子,可以不类已,但太子不行!

没有杀伐果断,更无临事决断的能力,他日荣登大宝,怎么调和改革复杂难状的大汉局势?

他看了眼面色惴惴不安的太子,慢慢道:“朕不管不顾如何宠幸方士,但是太子!”

彻响在殿内的声音猛地加重,得不灼灼逼人:“你要谨记!

大汉江山不是你一人江山,是刘氏数代心血锈就的江山!

不能贪图长生而危及大汉!”

巫蛊之祸是你迷信神仙道,被人利用设局,若不是上神庇佑,后世子孙有续,撑起大汉,那你就是覆汉罪人!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小刘彻流着泪,重重地叩地顿首,心里委屈又受教,讨厌死天幕中的自己!

他才不会那么傻地信方士,未来的他绝不是他!

哼哼!坚决不承认!

【汉武帝又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之意。

又命赵过为搜粟都尉,实行‘代田法’,即垄耕轮作法。

节约人力的同时,又能让粮产量高出普通田地一斛到两斛。

接着又下令扩大田亩亩数,变为二百四十步而一亩,使民众耕种地增加,扶持农业发展。

天幕顿了顿道:【这才是汉武帝真正定国转策之举,让大汉从纷乱局面转向安民,而非史上宣称改变国策的‘罪己诏’】

听到自己未悔远征伐,刘彻表情从惊愕到迷惑:“朕会下罪己诏?”

不可能!

他拧紧了眉,太子已折,为定大汉乾坤他也不会下罪己诏动摇朝野人心。

并且他认什么罪呢?

按天幕所言,他通西域能贯通中西,敛西方之财用于大汉。

至于流民四起刘彻两指摩挲,面无表情地看着‘亲躬巨定’四字上,西域未定,匈奴未灭,他怎么会下罪己诏否定军事执政方向?

呵~他下颚微抬,双眸扫过殿内,冷静地道出声:“朕会下罪己诏?”

不会!

群臣笃定摇头,顶多侧面提及,若要陛下像‘汤诰’那般承认,‘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之语,根本不可能在陛下身上实现!

且击匈奴乃大汉上下期盼,何来‘罪已’一说?

汲黯心在轻叹,陛下即便心中有悔也不会下罪己诏,并且悔什么呢?

若悔也当是悔太子陨落,动摇大汉根基;

悔卫霍两位将军去得太早

他轻轻侧起脸,眼睑费力地望向站在御阶上的陛下,心里不得不承认天幕说得很对,陛下是‘君主论’中的‘完美君主’。

大汉在他手中被雕刻成陛下意志所向,若有人阻碍无论是谁,只会沦为宫墙白骨。

这样的陛下会悔?

天幕很快为他们揭晓答案:【后人所说的罪已召,是征和四年颁发‘轮台诏’,被认为汉武帝‘晚而改过’,‘悔远征伐’的哀痛之诏。

此诏是汉武帝对桑弘羊等人,对是

否建设‘西域兵团’的答复】()

【轮台诏全文近八百字,七成篇幅在解释征和三年,派李广利出征原因和失利理由。

8本作者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原因:匈奴让大汉受到侮辱,必须以战扬国威;

失利理由:出兵时各方占卜,都表示利于用兵。

出征前匈奴曾缚马诅咒大汉,他却没能明察秋毫,洞悉匈奴计谋。

并且率军者是匈奴卜出的不吉利将军,所以大汉出征失败】

秦始皇:不吉利将军?

难道指李广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