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千古一帝 焚书坑儒(2 / 2)

【淳于越一番话直接骂了满朝公卿,将所有赞成郡县制的人都打成小人,说他们不能直言上谏,是在纵容秦始皇的过错,合着,只有你淳于越是忠臣啊!】

评论区

“天下一统已经八年了,郡县制也实行了八年,为什么还要倒退回去?”

“而且,这是宴会又不是朝堂,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个饭,还要给人泼冷水,淳于越的情商也太低了。”

“或许,他就是故意的呢?”

“淳于越都这样犯颜直谏了,秦始皇也没有处罚他,谁说秦始皇是暴君的。”

“说到底都是因为利益,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务,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

“这是不满秦朝统治之人在挖大秦的根基。”

淳于越面色涨得通红,他嗬嗬几声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扶苏担忧的看向那个方向,想为他求个情,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秦始皇在思考,八年之后,天下依旧没有归心,难道真的要将六国贵族尽数屠灭吗?

【秦朝的短命似乎巧合的应征了这一段话,但我们站在历史的下游纵向对比便能知道,郡县制不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西汉建国后,刘邦采取折中之法郡国并行,迎来的却是地方藩王坐大,威胁中央,造成了七王之乱。】

刘邦:七王之乱!

【还有晋朝的八王之乱,直接将整个中原大地打的满目疮痍,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带来了三百多年的动乱,中原汉人沦为“两脚羊”!】

晋朝之前的人都懵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还有“两脚羊”!

秦始皇怒目而视:“异族安敢乱我中原,蒙恬,定要将匈奴赶尽杀绝!”

刘邦猛地起身:“汉人!难道我大汉是被晋灭掉的?”

刘彻眼眶发红:“仲卿,去病,操练兵马,准备一举歼灭匈奴!”

曹操等汉末之人还不知晋朝是怎么来的,但都对这个软弱荒唐的王朝嗤笑鄙夷,他们在中原打得火热,也能把异族当成副本刷。

司马炎悚然而惊,天幕说的是朕的大晋?

司马家以士族篡皇位,一边团结重用士族,一边提防他们效仿自家也来个取而代之,只能以同姓封王制衡世家,没想到,同姓诸侯也不保险!

【唐朝时期,若不是节度使手握兵权、财权、人事权,俨然成为一方诸侯,如何会有安史之乱。】

唐太宗:是哪个倒霉孙子给节度使这么大的权力的,这还不造反,等着被清算吗!

【还有明朝永乐大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藩王之身打败朝廷大军,入主中央的王爷……】

朱棣一听天幕说起自己未来做的事,就往大哥身后躲。

朱元璋疑惑:“打败朝廷大军!老四,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出息了!”

藩王才多少兵力,怎么可能打败朝廷,难道朝中一个能打仗的大将都没有了!

朱棣看到父亲似乎不是很生气,就从大哥身后探出头来,“爹,儿子也不知道啊。”

他一探头,就被朱元璋一把抓住,按在阶前用手里的奏折抽打。

“还敢造反!”

“儿子不敢。”

“你小子能耐了!”

“一人做事一人当,又不是我做的,你去打那个朱棣啊!”

……

一时间门,抽打声、哀嚎声交织不断,天幕的声音都快被他们淹没了。

【丞相李斯当即反驳淳于越的提议,他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夏商周三代,没有什么好效仿的,秦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商鞅变法,变法就是革新,若是一味学习古人,哪有今日的大秦。】

【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统一思想,他提议焚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烧掉的书中,《尚书》记载的是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与秦始皇的观念格格不入。《诗经》中很多篇目都在称赞历代君王,是六国遗贵的精神寄托,秦始皇自然要将其打破,建立起以秦朝为中心的统一思想。】

【所以,秦始皇焚书,焚烧的是六国的历史书和私人收藏的百家经义,医药种植之类的书并没有焚烧,而烧掉的诗、书,在咸阳是有备份的,真正将其一把火烧了的是项羽。】

【其实“焚书”与汉武帝的“尊儒”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只不过儒学成为后世的官方学说,所有文人官吏都是儒家学子,自然要将秦始皇焚书的事大书特书,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评论区

“我政哥好可怜,被人误会了两千年!”

“是被人抹黑吧。”

秦朝的大臣窃窃私语,显然在争论焚书之事孰是孰非。秦始皇没有发话,他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若是几年后,依旧人心不齐,怀念六国,他不介意再“焚书”一次。

刘彻冷笑,某些人真是脸大,朕乃天子,朕即国家,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是朕选择了儒家,若是儒家达不到朕的要求,朕也可以换个学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