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昭宣之治(2 / 2)

桑弘羊:“陛下圣明!”

【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继续施行武帝时期的迁徙豪强之策,将达到一定资本的豪强迁徙到杜陵平陵附近。剩下的土地充公,发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评论区

“可惜这么好的政策元帝时就废除了。”

“豪强势大,元帝软弱,根本推行不下去。”

刘询疑惑道:“元帝?”

霍光道:“天幕曾提过昭君出塞便是元帝朝之事。”

刘询有些不好的预感:呼韩邪单于向朕投降,说明昭君出塞与本朝相距不远,所以这是朕的儿子还是孙子?

【武帝为了满足战争需要,采取工商官营的政策,对盐、铁、酒的经营管制严格,但这一政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官吏徇私枉法,官商勾结,贪污腐败,问题严重。】

【昭帝时,以霍光为首的一派主张免除田租,推举贤良,询问民情,体恤百姓。以桑弘羊为首的一派则主张再开屯田,增强国力,富国强兵。】

【这两种政策分别以武帝晚年的轮台诏和武帝中期的积极经济政策为依据,一为儒家的德政教化,一为法家的大政府,为了证明自己政策的正确性,两方展开了一场大辩论——】

这是秦汉时期最大的两种政治思想,天幕一提起这个话题,朝堂上便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李斯:“集朝廷之力才能集聚财资,物力并用,富国强兵,那些商贾都是国家的蛀虫!”

淳于越:“朝廷与民争利,必会引起百姓不满,当使民以时,轻徭薄赋,足食足民,招远抚来,保民、惠民!”

董仲舒:“限民名田,抑制兼并,义在利先。”

桑弘羊:“富国何必用本农,发展工商才能富国。打击富商豪强,工商官营,使民不加赋而岁用足!”

……

评论区

“一个是自由经济,一个是国家管控。”

“国家垄断必然会导致官商勾结,效率低下,放松管制又会造就大量豪强地主,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两种政策孰是孰非,直到现在依旧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

“标榜自由经济的西方国家一遇到经济危机就会由国家插手,宏观调控。我们国家也只管控关系国家民生的重要产业,其他的行业都由市场规律调节。”

“还是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武帝朝一切经济活动为战争服务,需要国家管控。但战争状态不能一直持续,百姓生活长期处于温饱以下,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起义。”

……

【武帝去世后,桑弘羊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废除,但由于国家完全控制了产品、销售途径和市场,商业活动失去了活力,地主、官僚、贵族、商贾等行业都对此表示激烈反对。霍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张稍微放松一些官营资本,而桑弘羊却坚持严管,这是他们最大的分歧。】

【当桑弘羊与上官桀、鄂邑长公主等势力合流,试图推翻霍光的地位。霍光便推动召开盐铁会议,辩论这些经济政策的得失,打压桑弘羊的气势。】

【霍光招来的贤良文学之士全盘否定了官营经济,认为这是与民争利,把盐铁官营当做百姓疾苦的根源,坚持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平行时空之人的观点与贤良文学是一样的,坚持重农抑商,他们不了解商业活动,便抗拒所有的经济政策。

即便有人持不同意见也不敢出声。

【桑弘羊承认盐铁官营带来了一些官商勾结、贪污腐化的流弊,但这是抗击匈奴消灭边患的经费来源,其作用不容忽视。且工商官营主要打击的是豪强地主的势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豪强势力,打击土地兼并,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

现代观众的意见则更多支持桑弘羊,他们在评论区随意讨论:

“专业的事就要专业的人来做,贤良文学只会照本宣科一些大道理,根本不懂经济。”

“他们说的与民争利,这个民指的又是谁!”

“贤良文学虽然来自民间,但这个民却不会是普通百姓,在当时有能力读书成为贤良的人都是地主阶级,自然代表豪强地主的利益,官营工商也是在与豪强争利。”

“关乎国家命脉的产业必须由国家掌控,这不是与民争利,而是维护最广大百姓的利益。”

“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当时是物资极其落后的封建社会,王莽的新政就是全盘国有,最后失败了。”

“还有苏联的官僚主义,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上面列举的都是特例,若是全交给市场调节,必然会带来囤积居奇、物价波动,最后承担后果的还是普通百姓。”

“就像上世纪M国经济危机的时候,平民买不到粮食饿死在街边,那些大商人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肯降价销售。”

“现在的H国政府依旧被大资本控制,这就是全盘自由化的恶果。”

“为何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自由经济和国家管控结合起来呢。”

“在当时很难做到,要知道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产生独立的经济学说,儒家重农抑商的政策压抑了两千年的经济活力。”

“桑弘羊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只要加强监督,完善制度,就会有所改善,而不是全盘否定。”

“……”

后人的评价直白易懂,却振聋发聩!

一些对经济学没有概念的人第一次知道了经济的奥秘,他们感觉有一扇大门正在向他们打开,迈过去就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而对经济学有所研究的人则是如获至宝,如管仲、桑弘羊、诸葛亮等人将评论区的每一句话都抄写了下来,一句句钻研,过去施政时的一些迷雾瞬间消散,如同拨云见日一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